□本报记者 刘浩
对于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而言,发展旅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攀枝花硬生生地在闪烁着光辉的钢铁和钒钛中间,找准了“阳光花城”的新定位,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
自“冬旅会”以来,攀枝花的旅游经济有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是这座城市的工业烙印太深,加上旅游产业起步晚、起点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行社这类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
从1989年出现第一家旅行社以来,攀枝花在2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涌现出了21家本地旅行社和5家外地分社,这种“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概念的推广。但是,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一个产业发展的水平,攀枝花旅行社生存现状究竟如何,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
22年时间,从1家到26家,攀枝花旅行社几经沉浮,见证旅游业发展历程
1989年,前身为攀枝花旅游公司的攀枝花国际旅行社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攀枝花成立的第一家旅行社,也拉开了这一新兴服务行业在攀枝花发展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旅游还属于一种比较奢侈的富人消费,那时候的旅行社发展举步维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时任攀枝花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张兴富感慨良多,“那时候做旅行社,根本就没有组团出游的概念,主要以地方接待为主,负责接待外来的宾客。而且,当时我们接待的人很多根本就不是来旅游的。”
正如张兴富所说,由于旅游概念没有得到推广,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意识还没有觉醒,整个上世纪90年代,攀枝花的旅游产业发展进程相对缓慢,旅行社数量并没有大量增长。
“1997年开始,这种状况逐步得到了改善。”市旅游局局长唐明怡说,1997年,随着京快列车的开通,给攀枝花带来了人气,给旅行社带来了生意,攀枝花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逐步迈上了正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举行,让全国和全世界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祖国的大西南,攀枝花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和熟悉。此后,来攀和途经攀枝花的游客逐年增多,到2000年后,随着旅游概念的推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攀枝花的旅游业开始快速发展,旅行社数量也因为商机的涌现而开始大量增加。
“1999年到2003年,是攀枝花旅行社日子比较好过的时期。那时候,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逐步成型,而旅行社的数量又不是很多,相比现在利润要高得多。”攀枝花青年旅行社总经理万涛说,“后来,旅行社数量的增多导致了竞争加剧,2003年全国又遭遇‘非典\’袭击,给攀枝花的旅行社和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现在,攀枝花已有21家本地旅行社和5家外地分社,大家相互之间竞争比较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低,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市旅游局副局长刘连志说。
客源地和目的地发展不均衡,攀枝花旅行社现状堪忧,“另辟蹊径”求生存
相比竞争压力的大小,更让旅行社经营者们头疼的是有限的资源和市场。毕竟,良性有序的竞争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而有限的资源和市场则是他们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僧多粥少”。
“攀枝花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城市还没有形成气候,这就导致了我们只能把攀枝花作为旅游的客源地,带团往外走。”采访中,阳光假日旅行社总经理文涛谈到的攀枝花作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得到了从业者们的认同。他说,攀枝花不像其他有些旅游城市那样有大量的流动人口作为支撑,旅行社也就无法从地方接待上获得足够的利润和生存空间。尽管攀枝花在1999年开始推动阳光之旅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地游和外地来攀人数的增加,但这种增加没有办法满足旅行社发展的需要。“当然,这种失衡肯定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这也迫使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和模式,考虑并采用其他的生存方式。”
同时,随着现代咨询的进一步发达,旅游者的信息渠道和消费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个体旅游者,也就是散客数量的下降,自助游客的上升。这使得一些旅行社在使出浑身解数招徕散客拼团出游的同时,把目光转向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一些社会团体。有些旅行社例如攀枝花地平线旅行社则干脆只做单位团,不做散客。他们觉得,散客拼团出行不仅利润低,而且容易出现纠纷,而做单位团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单位通过旅行社出去,可以规避风险、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对职工和单位都更有保障;另一方面,旅行社作为旅游企业,也能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
“根据我们的统计,现在,承办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外出学习、考察、会议接待、疗养等,已经成为了攀枝花旅行社的主要业务。”市旅游局质量规范管理处处长向东表示,“如果没有这一块市场,攀枝花的旅行社估计没有几家还能撑下去。”同时,他指出,为适应旅游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趋势,攀枝花的旅行社也都在逐步调整市场营销战略,通过细分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来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旅游需求。
国家给政策,地方加大扶持力度,力图振兴旅行社行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给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对于旅行社行业来说,这份文件的出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文件明确提出“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这给推动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对于支持旅行社行业发展,攀枝花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也是不遗余力。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有政协委员递交了题为《关于建立、扶持周末、短假本地游专业旅行社的建议》的提案,为攀枝花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市旅游局开展了大量工作以推动旅行社行业的发展:2007年,市旅游局以攀枝花市周边景区为基点,串联成攀枝花市“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产品,从而实现资源整合,逐步打造攀枝花市旅游的产品链条,引导攀枝花市旅行社向地方接待专业化发展;2010年,随着新的《旅行社条例》颁布实施,旅行社委托代办业务成为了常态经营模式,市旅游局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呼吁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将一些公务性活动、外出,以及职工福利旅游等委托给旅行社代办,扶持攀枝花市旅行社做大、做强、做精。同时,实行奖励政策,鼓励旅行社多组团来攀;加大宣传力度,为旅行社广纳客源等,都为攀枝花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旅行社是最重要的旅游服务供应商,一头连着内外旅游市场,一头连着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购物场所、休闲娱乐场所,在招徕客源、组合产业要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旅游业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核心的因素。从历史来看,攀枝花的旅行社发展也许先天不足,成长历程艰难,但终归还是在旅游大发展的浪潮中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这对攀枝花的旅游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毕竟,一个城市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这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城市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推荐
天气预报市气象台2011年11月7日17时发布:今天白天阵雨,晚上有零星阵雨。最高温度20℃,最低温度13℃。PANZHIHUADAILY中共攀枝花市委机关报攀枝花日报社出版2011年11月8...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