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新闻 > 正文

七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仁和区政务服务中心当时中心留给我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1-03 13:39   https://www.yybnet.net/

“七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仁和区政务服务中心,当时,中心留给我的印象是一句歇后语:聋子的耳朵——摆设;而七年后的今天,我心中的政务中心是一个带修饰语的名词:地标式便民服务平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国土资源局窗口工作人员罗从梅的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着这些工作心得。

2004年,罗从梅抽调到仁和区政务服务中心国土窗口工作。“当时我就充当了一个二传手的角色,接件后转业务科室,资料补正也由业务科室直接通知,审签完成后,我再取回窗口……”罗从梅告诉记者。2009年开始,她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国土窗口工作。而现在的工作让她彻底告别了“二传手”的角色,感觉“繁忙而有成就感”。“现在,从接件初审到复核,草拟批示、批复都在窗口完成,部分业务可以在窗口即时办结,按时办结率达100%。我们窗口的每一个职工都非常熟悉业务。”罗从梅自豪地告诉记者。

2001年11月3日,攀枝花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是当时全省较早建立的政务服务中心之一。当时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首批进驻的有33个市级部门审批窗口,70名窗口工作人员。当时只有居民身份证等少数事项可以在窗口即时办理,其余事项均由窗口受理发证。从功能上说,此时的市政务服务中心更多地像一个“收发室”。

2008年11月,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政务服务中心搬迁至学府广场2号楼。2009年6月1日,搬迁后的攀枝花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大楼正式投入使用。新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划分公共服务、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专用档案存放等4个功能区域,共进驻部门66个,进驻审批和服务项目608项,工作人员450人。当年起,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全省公布的市级统一保留的233项行政审批项目以及市政府公布的241项转变管理方式的项目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办理,审批项目进驻率达100%,这为市民办事提供了极大方便。

今年10月27日,家住二街坊的陈爱琴老人在家门口坐上12路公交车,8分钟就到了位于机场路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凭着户口本、身份证,陈老太在市民政局服务窗口一次性办好了市敬老爱老优待卡。10年间,市政务服务中心已成为政府面向企业、基层和群众开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的主要平台,预计2011年办件量近300万件,这个数字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属于领先水平。

新闻推荐

大竹河水库建设完成投资1.98亿元

11月3日,工人在坝坡铺设预制块。目前,攀枝花市重点工程—大竹河水库工程中的导流洞、灌区渠系、大竹河水库至路歇桥供水管道等项目施工如期推进,完成投资1.98亿元。(本报记者宋俊康摄)...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七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仁和区政务服务中心当时中心留给我)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