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新闻 > 正文

创新思路 努力壮大文化产业发展 □刘亚玲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2-25 09:46   https://www.yybnet.net/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的新变化新特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仁和区具体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创新思路,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把贯彻全会精神与创新仁和区文化工作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我区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文化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把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体现仁和区传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按照“一乡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社一特色”的思路,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形成“挖掘、整理—编辑、出版—保护、传承—弘扬、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仁和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文化发展之路。

(三)把推动文化发展与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按照“做好一个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好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打造三张城市文化名片、做大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思路,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充分发挥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仁和中的动力和支撑作用。

(四)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推进文化惠民结合起来。按照“基础在于建、核心在于管、关键在于用”工作思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个一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

二、联系实际,全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围绕仁和区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奋力实现“四个翻番”目标,按照文化强市要求,结合我区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推进整个文化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全面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的各项部署。

(一)丰富载体,积极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以中心组学习为主要载体,全区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以座谈会、研讨会、专题学习会等形式抓好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迅速掀起学习高潮、形成热潮。

(二)凸显品牌,努力壮大文化产业发展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小型分散、乡镇为主”的基本原则,继续办好十大节庆活动,充分凸显仁和“冬春疗养、运动健身,生态观光、民族风情”等旅游优势,以节为媒、以节招商,努力推动全区第三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三张城市文化名片,挖掘和发挥中国苴却砚之乡品牌资源,打造苴却砚特色文化名片;以攀枝花主城区南扩为重要契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文化名片;以阳光花城为载体,打造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名片。通过品牌打造,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抓住根本,全力开展品质仁和建设

一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区思想道德。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挖掘各类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组织好“三下乡”、文化进社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把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二是着力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创作方针,以仁和区作为四川省文联文艺创作培训基地为平台,以创作体现仁和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成果为重点,广泛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加强文艺阵地建设,出优秀刊物。健全文艺创作机制,出创作人才。探索文艺繁荣发展有效机制,制定文艺创作激励奖励政策,加强对重点题材和重大影响作品创作的扶持,努力推动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

三是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1、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三级文化网络。2011年完成仁和区图书馆建设,并免费向公众开放。2012年完成仁和区文化馆、仁和区公共博物馆建设的选址与规划设计工作,力争2013年开工建设。2013年完成平地迤沙拉谈经古乐演出剧场的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到2015年,每个乡镇建成1至2个农村文化大院,完成19个城市社区书屋建设,规范81个农家书屋建设,建设3至5个流动书屋。2、建立一套运行管理体系,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并建立符合仁和区文化发展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基本框架,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管理办法,规范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运行管理。3、搭建一个数字化服务网络平台,推动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动仁和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努力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

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我们要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政策,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完善投入方式,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设立文化发展基金。

五是着力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梯队,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高度重视配备好乡镇、街道宣传文化干部,重视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不断壮大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推动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仁和区委)

新闻推荐

社会保障:惠泽城乡百姓的雨露

□本报记者王南桢文/图[讲述]农民老了病了有着落12月23日下午3点过,西区格里坪镇大水井村。暖暖的阳光下,三组村民常启国将洗净的白萝卜装进筐。见到有人来访,他立即停下手中的活,热情地将我们请进屋...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创新思路 努力壮大文化产业发展 □刘亚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