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竹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按照“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思路,近年来,攀枝花市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不够、文化人才流失、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硬件不足等困难和问题。
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
我们应有一个文化发展的共识。攀枝花是工业城市,一些人对文化的概念处于模糊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形成全面推进攀枝花文化发展的共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做强做大,必须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抓好示范作用,并通过长期不懈努力,才会形成扎根于人民文化之源基础上的、影响深远的、具有自身独特内涵的文化。
文化产业、品牌,需要精心包装。攀枝花文化资源很多,但总体分散,规模较小。在这种前提下,文化产业发展往往投资成本高,资源浪费大,没有活力,形不成品牌。文化产业、文化品牌,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形成的,需要科学大胆的设想,以及持之以恒地创造。做文化,必须有战略眼光,创造精神,通过精心包装,才能做强做大。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引导十分必要。
让公共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近年来,攀枝花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面临很大困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文化资源匮乏,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由于缺乏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基层文艺演出往往很难吸引群众观看和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此,笔者建议:
1、根据攀枝花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现状和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的需要,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免费开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行政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
4、加强公共文化制度研究,针对当前攀枝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符合攀枝花实际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并创建实施监管激励机制,推行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作者单位:市文化馆)
新闻推荐
点点细节扮靓美丽花城 ——攀枝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1年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李云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风貌塑造、开展“我参与我体验”活动……今年以来,攀枝花市围绕“阳光花城,钒钛之都”这一城市名片,坚持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