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胡波文图沐浴着攀枝花温暖的阳光记者来到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2-05 13:2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胡波文/图

11月18日,沐浴着攀枝花温暖的阳光,记者来到仁和区大田小学。一路上相遇的每一个孩子都很有礼貌,笑得阳光般灿烂。记者十分感动:他们何以笑得那样幸福灿烂?

答案或许就藏在纳思伟校长在菜园里说的一句话:“我始终认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劳动能力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那就让我们去看看,大田小学是如何践行这样的理念的。

看见笑容 看见劳动

这天,来到大田小学时,已近中午12点。纳思伟校长、彭湖斌书记接着我们后,说今天有一个班的孩子正在学习炒菜,要带我们去看看。我们往食堂走去。一路上,让记者感动的是,遇到的孩子们都笑容满面地招呼一声“叔叔好”。此后,在厨房、在菜园、在运动场,记者随时都听到这样一声温暖的招呼。

一进厨房,孩子们纷纷迎上前来,端着他们炒的青椒肉丝请我们品尝。每一个孩子炒的菜味道都很香。单亲家庭孩子、六(一)班的龙龙告诉记者,他学会炒菜后,回家常给妈妈做饭,妈妈时常会流下幸福的泪水。

随后,我们又来到学校的菜园子,这里绿意盎然,一些孩子正在其间除草、松土、浇水。

学校领导们说,每个班级的蔬菜收获后,孩子们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给食堂,所得收入作为班费。让学生学会种菜、炒菜,可以丰富学生生活,提高他们的劳动生活能力。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们班有一位留守儿童丽丽以前总去接菜园旁边的太阳能热水浇菜,她管理的那片菜后来都死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去问老师,老师问明情况后,笑着喊她想想,女孩最后恍然大悟:“不能用热水浇菜!”听到这个故事,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看见关爱 看见变化

在菜园里,纳思伟校长告诉记者,他们把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和单亲家庭孩子、孤儿都纳入了留守儿童范围。他认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劳动能力都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

他告诉记者,学校常依托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组织等,利用游戏活动等多种方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等多种渠道,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特别是面向留守儿童,他们积极普及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促进其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和班主任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到位。

他们努力确保“三个优先”: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

六(三)班的娇娇在读三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和外公相依为命的她从此失去了母爱和父爱,这给孩子心里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四年级的时候,孩子随时和同学发生小矛盾,有几次还在班上和寝室里莫名地大吵大闹,弄得整个班级都“鸡飞狗跳”,是班级老师和宿舍老师头疼的对象。自从学校开展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一帮一的活动后,老师通过家访,找孩子和孩子的外公谈心,赠送孩子学习用品和书籍以及在班会课上开展一些关爱主题活动等,娇娇渐渐重新找回了失去已久的爱。渐渐的,娇娇发生了变化,变得懂事了,上课发言积极了,也再没有在班上和寝室里大吵大闹,还随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和班上的同学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

看见老师 看见他人

走出学校,记者来到了留守儿童扬扬的家里。

扬扬今年8岁,读二年级。据说他从断奶后就跟着外公、外婆生活,爸爸、妈妈外出难得回家一次,中午都是他自己做饭吃。

来到扬扬家里,记者看到屋里摆放着一个电饭煲,旁边有几把面条。扬扬说,每天中午爷爷、奶奶在外放羊、劳动,不能回家,他就自己做面条吃。

扬扬特别渴望见到爸爸、妈妈。他说常在梦里见到他们。记者拿出手机让扬扬给他爸爸打个电话,扬扬把他烂熟于心的号码报给了记者。他流着泪跟爸爸通了话。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老师们很关心扬扬,他们不时抱抱他、背背他,而扬扬,此时觉得好幸福。

当老师们把关爱送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开始去学习如何关爱他人。

18日下午,扬扬、娇娇等孩子们去大田片区敬老院看望了那里的孤寡老人。他们给老人们送去了自己做的手工艺品,给老人们捶背、剪指甲。表演节目时,一些老人也高兴地主动站出来参加了表演。

记者问娇娇:“为什么现在变得那么懂事了?”她说:“我身边有很多关心、爱护我的人,我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新闻推荐

西昌旅客丢钱物 攀枝花民警连夜找回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郑义伟)“感谢热心负责的铁路警察,不辞辛苦连夜找回了我外出打工挣来的辛苦钱,你们真是当之无愧的好警察。”12月1日12时,旅客马鲁忠激动地握着西昌铁路公安处民警李奕的手,一句句真...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胡波文图沐浴着攀枝花温暖的阳光记者来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