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荟琳
1月10日至12日,参加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的攀枝花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审议了省政府工作报告,积极为攀枝花的快速发展建言献策。
审议中,代表们对报告中多处涉及攀枝花发展的内容高度关注,并倍感振奋。大家认为,这给攀枝花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钒钛产业
做大做强 打造中国钒钛之都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攀西地区发展,大力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促进攀西钒钛稀土产业优化升级。对此攀枝花代表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建议攀枝花应抓住这次机遇,做大做强钒钛产业。
“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储量丰富,这是我们的优势,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需要我们抓住省里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工作这个契机,做大做强我们的钒钛产业。”史本山代表的这番发言得到了许多代表的赞同。“攀枝花要发展,就得在钒钛资源深加工上下功夫。”对此,沙立森代表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够就推动攀枝花的钒钛产业发展配套具体的扶持举措,在用地、用电,包括一些技术成果转化上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并尽早出台一个具体的实施规划,引导攀枝花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
“有竞争才有活力,才有发展的动力,应该引入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钒钛资源深加工领域,从而延伸整个产业链。”赵琪代表认为,攀枝花应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地引进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让整个钒钛产业在竞争中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关键词:交通路网
抓住机遇 打通区域内大通道
关于做好2012年工作,报告指出要全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丽攀等39个高速公路项目,这让参会的攀枝花团代表兴奋不已。
“交通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攀枝花发展的一个瓶颈,随着这个瓶颈的突破,相信攀枝花的发展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田野代表说,攀枝花是一座工业城市,发达的交通路网既能方便攀枝花的工业产品“走出去”,又能让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建设所需的原材料“走进来”提供方便,是攀枝花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纽带”。因此,希望省里对攀枝花的交通给予更多、更大力度的支持,使攀枝花的交通能够得到更快的改观。“攀枝花地处偏远,交通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一天不打破,攀枝花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区域中心城市,首先要建立一个十字型的交通枢纽。”赵琪代表认为,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加快攀枝花市打造“四川南向门户”的先决条件。攀枝花应首先打通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十字形高速公路、铁路通道格局,其次应加快建设市域范围内的主干通道,提升城市主干道标准和通达能力,同时要不断完善城市内交通网络,通过建设绕城高速等,形成城区、县域快速通道,解决城市拥堵现象。
关键词:特色农业
差异化竞争 走特精优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基地,重点培育烟叶、蔬菜、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这些出现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字句让长期关注攀枝花农业发展的代表们看到了新的机遇。
在发言中,许多代表表示,依托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攀枝花的特色农业已经走出了一个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烤烟受到了省内外市场的欢迎,但规模小、布局散、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攀枝花特色农业要发展就要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的路子,这样农产品才能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提高产值。”史本山代表在审议中说。
“攀枝花要壮大特色农业,必须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杨鹰代表认为,攀枝花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农产品品质优良,产品竞争力较强,但特色农业发展仍然较慢,这与攀枝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有一定关系,“攀枝花市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在近两年的旱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针对这些现状,杨鹰建议,省委、省政府对攀枝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推动攀枝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产区道路建设。
杨院花代表认为,攀枝花特色农业除了在种植上下功夫,还要在品牌打造、产品营销上下功夫。对此,张悦代表也有同感:“在这样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里,必须要学会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
新闻推荐
为切实做好今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省委政法委、省委维稳领导小组、省综治办决定,从现在起到今年5月底,在全省开展创平安“两节”(元旦节、春节)、平安“三会”(全国、全省“两会”和省第十次党...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