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攀枝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城乡居民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两会”期间,记者就此走访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
“脏乱差”在一些区域时有反弹
“攀枝花城乡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多元化常态管理有效合力不够,‘脏、乱、差\’现象在一些区域时有反弹。”唐晓华代表说,花城景观打造起步不久,仅仅是初见成效。在认识上、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投入上还要不断加大,在管理上还需要加强。
李明英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年,由于经费不足,市政建设在统筹规划方面做得不够,造成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维修困难。尤其是近年来,一些部门、单位随意在建好的主城区乱开乱挖,乱埋乱设。”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上感觉全民参与的氛围不浓。”王文彬代表、陶元竹委员认为,目前,村(居)民自治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市民素质有待提升,治理工作亟待加强与改进。
城乡管理要有长效机制
“我们的城市,就是我们的家园。”采访中,代表和委员们认为,青山绿水、莺啼燕语、窗明几净……这是老百姓渴盼的工作、生活、居住环境,而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的建设,还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
由此,部分代表和委员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大造舆论,引导群众从身边事做起,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增强市民爱护环境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使老百姓都成为城乡管理者、良好环境的维护者。从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督查问责等关键环节抓起,因地制宜地从人、财、物和制度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创造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良好条件,促进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新闻推荐
让少数民族文化走得更远 ——“80后”政协委员谷艳的第一次履职故事
□本报记者王卿“攀枝花有着丰富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当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1月4日,在攀枝花会展中心,提到参加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带来的《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少数民族...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