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荟琳
关键词:
商贸物流 阳光康养 区域性中心城市
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商贸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对攀枝花而言,商贸旅游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路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攀枝花市明确提出以旅游业和物流业为重点,推动服务业繁荣发展,基本建成省级商贸和物流中心,使攀枝花成为京昆线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一颗独具魅力的耀眼明珠。
目标既定,如何实现?“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各自的建议。
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商贸物流业需踩下跨越的‘油门\’”
“攀枝花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行业是一个短板。商贸物流业产业要发展,政府应踩下跨越的‘油门\’,强力推动省级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来自市发改委的白治民委员说。
白治民认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攀枝花商贸物流业已具备一定基础,“我们每年的货物进出量过亿吨,人员进出量达到5000万人次,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攀枝花已具备了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应有的规模,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足以支撑全市产业发展和人口集散的物流平台。”白治民认为,目前攀枝花商贸物流业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不合理等问题,缺乏大型的仓储物流中心。
“立足区位,在夯实平台上下功夫。”市政协委员赵卫告诉记者,在他工作的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虽然已规划了仓储物流园,但入驻情况并不理想,目前仅有汉风物流一家物流公司入驻。他认为,攀枝花需充分利用好交通区位优势,着力建设物流园区,加速推动物流项目建设。同时,把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入驻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强化区域物流中心地位,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握紧拳头出击,力量自然不言而喻。“攀枝花专业物流发展迅速,但物流企业却存在散、小、乱的现象。”市人大代表赵路认为,实施联盟战略,进行物流资源和地理区域整合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充分挖掘零散物流点优势,推进产业集约发展,形成合力,从而达到规模化。
差异化发展的旅游路径——
“旅游业需大打特色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休闲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的重要部分,更成为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市人大代表陈远俊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要以旅游经济来带动和促进。他说,攀枝花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红格温泉度假区、仁和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和米易阳光运动旅游区,就是助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同周边的大理、丽江相比,攀枝花市的自然风景资源较为贫乏,要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脱颖而出,只有靠独特的气候资源。”市政协委员白治民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应把攀枝花的“阳光”“康养”等特色品牌进一步发扬光大,“目前提出的倾力打造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就是遵循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各个区县应围绕特色招牌,引进旅游项目。”
农家乐的兴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当阳光、康养、文化、绿色等元素与乡村旅游融合后,这种古老又现代的休闲方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对于积极培育星级农家乐,市人大代表倪方云有自己的看法,“现在的农家乐基本是中低档消费,能吸引到不少消费者。但单纯的吃喝玩乐,很难体现‘星级\’的概念,为什么不能赋予它新的内容。”对此,倪方云建议相关部门引导农家乐在经营中融入生态、保健、文化等多种元素,培育出有特色、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星级农家乐。“在开办地点上也要科学规划,最好离城区不太远,交通便捷,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市人大代表李德认为,在乡村文化旅游业越来越“热”的今天,攀枝花市要积极融合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引导农户和业主规范种植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业产业园,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举办“芒果节”“草莓节”“石榴节”等乡村文化旅游活动,推进全市乡村文化旅游业和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李德说,利用攀枝花市已初具规模的芒果、草莓、石榴等种植示范园区等,积极开展青少年农业体验旅游活动,使示范园成为青少年的农业科普实训基地,从而带动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莲)1月4日,参加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和列席人员对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审议。会上,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市政协过去五年的工作,并就以后工作提出许多富有建设...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