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浩)“现在学校用水情况怎么样,水箱里有没有水,老师学生的生活用水能不能保障?”2月21日,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行前往仁和区平地中心校,对学校抗旱保学工作进行了采访。
2月18日以来,央视记者前往平地镇波西村、大龙潭新街村等旱情较重的地区,对攀枝花面临的旱情,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人民群众积极抗旱自救的事迹进行采访报道。
平地中心校及其所属的平地镇中心校幼儿园和7个教学点共有学生和教职工1250人,受干旱影响,其中4个教学点已出现断水现象,平地中心校也因住校学生多而面临生活用水困难。对此,该校迅速制定了“抗旱保学”预案,确定了“先保生活再保教学”“先保学生再保老师”“先保教学后保建设”的原则,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管理,全力确保师生饮水安全,确保生活和教学秩序正常,确保学校稳定,力争将旱灾的损失降到最低。
连日来,社会各界对“干渴”中的平地中心校及其附属幼儿园和教学点给予了极大关注。团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等部门和单位先后到平地镇开展“送水下乡”活动,给在校师生送来了饮用水,帮助学校开展抗旱保学工作。
同时,当地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从跃进水库引水至平地水库,解决平地集镇百姓和学校师生生活用水问题的方案。目前,该方案已进入实施阶段,全长8.35公里的引水管道已经架设了一半左右,用作能源保障的电力施工也在紧张进行中。
昨日,平地中心校内,一辆挂着“抗旱保电,真情助农”的送水车引起了央视记者的注意,这是攀枝花电业局的爱心送水车。该局承诺,会一直向该校送水,以解决全校师生生活用水问题,直到引水工程完成。
“通过几天的采访,我们发现攀枝花的旱情确实很严重。采访过程中,我们被攀枝花全市上下一心、抗旱自救的精神所感动。”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记者尹响表示,希望通过央视的采访报道,让全国观众更了解攀枝花的旱情,了解西南地区的旱情,并对干旱地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新闻链接:
2月18日至19日,中央电视台记者来攀,前往攀枝花市重旱区之一的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大龙潭新街村进行采访报道。2月19日央视1套《朝闻天下》、央视2套、央视4套、央视13套节目播出新闻《四川攀枝花:147天无雨 波西村遭遇“旱困”》。2月20日,央视1套《朝闻天下》《关注西南旱情村民杨长国:自己动手找水抗旱》、13套《关注西南旱情 攀枝花杨长国:自己打井抗旱》。
新闻推荐
攀枝花贯彻落实省委《意见》成效显著 刘成鸣作汇报 张剡等出席 谢道全主持督查调研会
本报讯(记者陈帆晏洁)2月23日,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少雄为组长的省委督查调研组听取了攀枝花市贯彻落实省委[2009]22号文件精神的工作汇报,并与攀枝花市交换意见。省委督查调研组认为,...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