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农民有地方健身了
在城市,
更多年轻人加入锻炼队伍
□本报记者 秦勇
1月15日一大早,攀枝花市仁和区居民周蓉来到仁和广场散步,晨练已经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以前广场没有体育设施,想锻炼也没有办法,现在有了体育基础设施,随时都可以来锻炼。”她笑着说。在仁和区大龙潭乡裕民村新建的灯光球场上,村民蒋光伍和几个村民在球场上打篮球,虽然汗流浃背,但却激情飞扬。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像蒋光伍一样的广大村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仁和区自2009年就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12年,仁和区旅体局在各个乡镇建成20套全民健身路径,如今,全区81个村总投资190万元,修建了95套健身路径。乒乓球台、篮球场等健身设施在各个乡镇已是遍地开花。在仁和,全民健身的重心已延伸到社区、农村,全民健身实现了城乡全覆盖,8万群众从中受益。在仁和区旅游和体育局副局长文波看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增强了农民群众体育的健身意识,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提高了农村群众的健康指数,这一民生工程还要继续坚持下去,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如今,在仁和广场和大河景观两岸,晨练的市民越来越多,晚上在广场还有市民自发组织的坝坝舞。以前是老年人居多,现在随处可见年轻人的锻炼身影。
根据仁和区“十二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在有条件的绿地、广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提高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安装全民健身路径与社区总数达到4:1;50%以上的街道、社区要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网络;同时城乡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45%以上。
据了解,目前仁和每年积极推进“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元旦越野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下一步还将发掘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娱节目,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全民健身。
新闻推荐
2月3日上午,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倮果金沙江特大桥成功合龙。该桥全长862米,主墩高82米,主跨230米,是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重要节点,也是四川省在建的连续钢构桥中主跨最大的桥梁,预计3月底前完成桥面...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