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的建议,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
◎教育部已委托省教育厅与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对接
◎国家层面的钒钛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包括5大中心,年培养万名中、高职毕业生,职业培训2万人次
□本报记者 秦勇
5月20日,据攀枝花市人才办透露,由民盟中央向国务院提交的《关于试点建设钒钛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议》(简称《建议》)日前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已责成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统筹研究并提出意见。
去年下半年,民盟中央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就我国钒钛产业发展,尤其是钒钛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成果建议:由国家投资,在攀枝花试点建设国家层面的钒钛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利用应用实训、钒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钒钛重大尖端技术攻关、统筹钒钛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资源丰富人才奇缺
我国钒钛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四川攀西地区、云南滇中地区的钛铁矿和河北承德地区的钒钛磁铁矿。
攀西地区钒钛资源丰富,有攀枝花、白马、红格和西昌太和四大矿区,保有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近66亿吨,根据2012年国家整装勘探初步结果,预测已知矿区深部及外围可新增资源量194亿吨;已探明钒、钛储量分别占 世 界 储 量 的 11.6% 和35.17%,占中国储量的62.6%和90.54%。
虽然攀枝花有着丰富的钒钛资源,但钒钛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对包括高质量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非一般产业可比。《建议》指出,目前我国钒钛产业人才结构形态呈“倒T型”,即以初级职称、大专以下学历人员为主体。产业人才,尤其是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匮乏,一些急需的专业人才奇缺,成为制约钒钛产业加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才队伍,已刻不容缓。
三年建成人才培养基地
钒钛资源集中地均属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明显不足。
早在1973年,攀钢就创办了冶金工业学校,后经改组和合并成为现在的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钢现仍是该校唯一的投资主体,年均拨付办学经费3500多万元,但对于将其扩展建设成为钒钛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力不从心。
因此《建议》提出,由国家出资,有步骤地逐步推进,有重点地给予政策支持。据测算,钒钛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需投资约6.5亿元,项目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教学资源库、师资队伍和制度等五方面建设,计划三年内基本建成。
基地的主要项目包括钒钛磁铁矿采选人才培养中心、钒钛磁铁矿金属的提取与冶炼人才培养中心、含钒钛低(微)合金钢生产人才培养中心、钛产品生产人才培养中心、钒制品生产人才培养中心。
基地建成后,计划每年为我国钒钛产业发展培养1万名左右的中、高职毕业生,提供2万人次左右的职业培训。
日前,攀枝花已与民盟四川省委就加快推进在攀建设中国钒钛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达成共识;受教育部委托,省教育厅已与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相关工作对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通)6月3日,攀枝花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攀枝花市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城市空气污染控制应急预案》(简称《预案》),规定当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时为重污染日,并将空气...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