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推广“城市农耕项目”,发动城市居民积极参与——
□本报记者 张通 文/图
5月18日,家住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的市民刘玉群在自家阳台上打理“菜园”。“利用阳台空地开辟菜园,不仅可以吃到亲手栽种的蔬菜,还能绿化院落环境。”刘玉群说。
一周前,东区团委、东区志愿者协会和香港社区伙伴共同启动“城市农耕项目”,让市民实地学习生态种植技术,并利用家庭阳台、屋顶或小区公共绿地开展生态种植,打造“微田园”,创造更加绿色的生活环境。
“试验田”上学种菜
在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有一块攀枝花40余个家庭认领的“试验田”。
5月11日上午,攀枝花市民肖建英夫妇在“试验田”体验了一回当农夫的感觉。攀枝花市农博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现场为市民传授如何刨土翻地,如何种植蔬菜、花草植物,如何认识土壤、有机堆肥的制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试验田”上,几名年轻的妈妈认真地与孩子一起刨土、拔草。“教孩子认别蔬菜,了解蔬菜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肖建英说。
活动启动当天,部分家庭还在阿署达认领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试验田”。
让“菜园”遍布城市
学会蔬菜种植技术后,参加“城市农耕项目”的市民接下来打算将“菜园”搬到城市。
家住西区的市民张翠福是一名退休职工。2008年,喜欢栽花种草的他,在屋顶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花园。今年4月,得知东区志愿者协会正在招募“城市农耕项目”参与者,他便报名参加。如今,他的花园种上了黄瓜、豌豆等蔬菜。
东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红斌说,尽管攀枝花很多社区都规划了公共绿地,但仍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空间,比如屋顶、阳台、门前空地等,“城市农耕项目”的目的是让市民把闲置的生活空间利用起来,开展生态种植,让绿色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刘红斌告诉记者,下一步活动将结合国内外开展城市农耕的范例,利用生态种植农民、农业专家等资源,帮助参与者掌握植物养生、植物对房屋结构影响、生态节能等方面常识,更科学、更广泛地推广城市农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梦媛)6月1日,记者从成都铁路局获悉,今年端午节期间,成都至江油、攀枝花、乌鲁木齐、营山方向将加开临客。6月1日至30日,成都至乌鲁木齐间每日加开K2058/9次列车,成都11时20分开,第三日10时5...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