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通过初审——
5月13日,记者从攀枝花市城管局获悉,《攀枝花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规划》日前通过初审。
截至去年底,攀枝花市建成区面积80.5公里,城市人口66万人,绿化覆盖面积125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974公顷,绿化覆盖率14.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78平方米。
但由于底子薄、历史欠账多,虽然近年来攀枝花的绿量得到大幅提升,但对比《国家园林城市标准》63项指标和目前统计数据,攀枝花已有15项达标,48项还存在差距。
□本报记者 秦勇
用地紧缺?立体绿化
“攀枝花是典型的山地城市,要形成完整的公园体系,土地最为棘手。”攀枝花市城管局绿化处处长马鹤松坦言。目前攀枝花的公园绿地分布不均,除攀枝花公园、竹湖园外,缺乏集中的大型块状公园绿地,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不能覆盖整个城市,尚未形成由“市级综合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构成的公园体系。
不仅如此,城市工业区生态防护林、交通干道防护林带、高压输电线和输油管道防护绿地的规模不能满足防护需要;附属绿地中,老居住区绿地率不足,工业企业绿地率较低以及建成区内的生产绿地偏少。
按照规划,攀枝花将通过增加绿量、完善绿地布局、打造特色绿化等3大建设策略,实施公园体系建设、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立体绿化建设、生产防护绿地建设、附属绿地建设、生态绿地建设等6大类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攀枝花是沿江而建的山地城市,金沙江由西至东穿过中心城区。沿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因地制宜的形成不等宽的生态林地,局部在地形条件、用地容许的情况可作为公园绿地,形成贯穿东西的生态园林走廊;依托阿署达景区发展周边山体绿化,采用经济果木林与苗木相结合的形式建绿,逐步向城市中心蔓延,最终与攀枝花公园连成一体,成为辐射中心城的绿肺。
攀枝花还将建设1个市级综合公园,总面积达153公顷;区级综合公园7个,总面积286公顷;专业公园13个,总面积47公顷;社区公园20个,总面积82公顷,形成级配合理,布局均衡,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公园体系。
一街一景?四季有花,四季常青
城市线型绿带和带状绿地是形成城市绿地网络骨架的要素之一,也是城市绿地之间相互联系的绿荫走廊。根据攀枝花的山地城市现状,规划提出设置沿道两侧的绿化带和滨河带状公园的两类线性绿带。
在沿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除按一般街道绿地配置植物外,还可适当设置散步道和供市民使用的小型休息设施,并可适当点缀雕塑等园林小品构成城市街道景观,植物以乔、草结构为主,乔木的覆盖率应达80%,重点地段点缀花灌木,形成“四季有花,四季常青”,体现“阳光花城”的特色。
在沿江两侧设置城市内部河流的滨水绿带,因绿地宽度不规则,应以自然式布局为主,植物种植不搞图案花带,保持自然种植的群落,形成一条立体的绿荫生态走廊。
对攀枝花中心区以及各个片区之间的快速通道、沿金沙江两岸快速通道等实施以花树为主的园林景观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0%,各个片区的次级干道实施以林荫为主的园林景观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0%,每条街一个特色,实施一街一景的园林景观改造,绿化率不低于15%。《规划》提出,到2017年,攀枝花建成区绿地率力争达到40%、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由于攀枝花建设用地紧张,堡坎护坡较多,因此立体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市容市貌至关重要。据马鹤松介绍,至2017年,城市建成区的城区内可视范围内的桥墩、护坡和堡坎达到100%的绿化覆盖,城市道路临街面建筑85%建有立体绿化,进一步加大空间立体绿化力度,到2017年末,新增200个屋顶绿化,屋顶绿化面积达8万平方米。
同时,在主要工厂、仓库与城市其他区域间建设防护绿地,实现在工业区与城市区实现护林全覆盖,在铁路、高速公路、河道等地建设防护绿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旭)近日,攀枝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明办联合印发了《攀枝花市公务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行为准则》(简称《准则》),对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和社会生活中必须遵...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