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陶泓霖)7月2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剡调研攀枝花市部分太阳能提灌站。调研中,张剡指出,攀枝花市利用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高效节水设施,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了用水保障,同时对生态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提升城市形象作出了贡献。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建设太阳能提灌站过程中做好规划,找准问题并及时处理,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让太阳能提灌技术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上发挥更大作用。
干坝塘太阳能抽水钒电池储能提灌项目于2012年12月竣工,利用钒电池储能发挥调峰填谷作用,解决了无蓄能装置的太阳能抽水系统受阳光辐射强弱、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可每天为干坝塘区域提供每小时15立方米的灌溉用水,抽水时间可持续8小时。在项目现场,张剡对整套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了解,并详细询问了设备运行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情况。张剡说,科技为太阳能提灌站建设提供了支撑,要在节约成本和加大科技投入上找好平衡点,努力做到既提升太阳能提灌技术的科技含量,又要控制资金、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消耗。
在实地调研仁和区前进镇永胜村太阳能提灌站后,张剡又前往平地镇调研迤沙拉太阳能提灌站运行情况。迤沙拉,彝语意为“水落下去的地方”,在太阳能提灌站建成之前,迤沙拉上千村民生产生活长期受到缺水影响。2013年,迤沙拉太阳能提灌站建成投用,这是当时世界扬程最高的太阳能提灌站。太阳能提灌站投用后,彻底解决了迤沙拉村民的饮水难题,基本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
在详细了解了迤沙拉太阳能提灌站建设、运行等方面情况后,张剡指出,目前,全市在解决人饮、灌溉等用水问题过程中引入太阳能提灌技术,这是科技力量造福百姓的成果体现。在建设太阳能提灌站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不仅要做好主体功能设施的建设,还要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充分发挥太阳能提灌技术优势,为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宜居生活环境增添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波19岁,高中尚未毕业,他便弃学入世,想用一支笔,感召心中的文学女神。29岁,怀揣着对文学的美丽梦想,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家庭,浪迹天涯,闯荡谋生。39岁,他感知到大西南一座城市的召唤,那座城...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