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华 本报记者 周越
特约通讯员 杨恒 文/图
“画得真好,真是太漂亮了,我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一看。”7月10日,西区河门口街道高家坪社区新建的小广场上,居民宋健康对文化墙上的图画啧啧称道。
这是一道长46米、高2.6米的文化墙,图画由“艰苦创业、辉煌成就、与时俱进、和谐家园”四个主题组成。
如今,它已成为一道风景线,来往的行人经过此地时,都会驻足观看。而为该墙作画的竟是63岁的独臂老人魏绍红。
身经磨难
说起独臂老人与文化墙,高家坪社区党委书记李帮建告诉记者:“今年初,我们走访了解到,许多居民都希望社区新办一面文化墙。一来,让居民了解社区历史,二来,美化社区环境。”
办文化墙不仅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还需要了解社区情况。社区正苦于人才难寻时,独臂老人魏绍红自告奋勇地找上门来,主动请缨。
魏绍红63岁,1米7的个头,头发有些花白,穿着很随意,趿拉着一双塑料拖鞋,给人第一眼印象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魏绍红说,他是西充人,初中文化,年轻时在兰州某部队当过炮兵,转业后分到县城供销社。“当时家里人多,工资低,养不活一家人,我没干多久就辞职了。”
后来,他自己买了一个傻瓜相机,开始走街串巷给人家照相,一干就是十多年。相机普及时,又改行办砖瓦厂。砖瓦厂开张没多久,一次事故,他的左臂被卷进了砖瓦机里,便留下残疾,厂也倒闭了。再后来,只好去打临工维持生活,因为残疾,干不了多久就失业了。
社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为他办理了低保。
李帮建说,起初我们都不太相信他会作画,看起来感觉他完全没有绘画的形象和气质。当时他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犹豫,没说什么就走了。不过一会儿他又返回了社区,用那只仅余的手抱来一大捆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山水粉墨画,画上花鸟鱼虫、山水风光活灵活现。“真没想到他还有这门手艺,一下子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挥笔如风
6月的攀枝花酷热难耐,烈日下,独臂老人魏绍红站在凳子上,不停挥舞着手中的画笔在挡墙上作画,偶尔用衣袖擦擦脸颊上的汗。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映三线建设时期渡口水泥厂创业初期的老工棚、老火灶、建设工人等图景,展现攀枝花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标志性工程,以及企业改制移交社会职能后,在社区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共建和谐家园的画卷跃然墙上,引得行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魏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记者与魏绍红攀谈。
魏绍红面带微笑地说:“其实画画只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挤时间自学,那时的梦想是想当一名画家,每次外出看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就舍不得走,把画记在心里,回去后反复临摹,留作纪念。我只要看到自己的画能画得越来越好,心里便会有一种成就感,特别的开心。”
“落下残疾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很失落,不知该怎么办。有一天无意中再次拿起画笔画画,我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成为废人,于是开始继续画。对此,我老伴很不理解,经常抱怨说‘画画能当饭吃?有买纸笔的钱还不如拿来换两斤大米\’。但是,我还是觉得画画有意思,我觉得这是给我生活动力的东西。”
有了心中的追求,魏绍红继续着自己的梦想。他的执着,终于获得了老伴及家人的理解。多年以来,无论是在东区,还是在西区,以至在仁和区,许多地方特别是农家乐和一些特色民居都有他的画作。
“您为什么愿意无偿地为社区画画?”
不善言辞的魏绍红开心地回答:“我现在是社区的人,社区对我帮助很多,为社区尽点义务那是应该的。一个人不能老是只想从政府那里得到好处,该为集体出力的就得出力。”
李帮建说,魏老师为社区文化建设出了大力,这次至少给社区节约了一两万块钱。
“哎呦,快莫谈这个,都是应该的,应该的,只要大家喜欢就行。”魏绍红停下绘画,用唯一的手用力地左右摇动,而那只空衣袖也轻轻地晃动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潇王南桢见习记者李佳琳)7月11日早上,天空下起濛濛细雨,仁和区前进镇普达村村委会的院子里人头攒动,庄先琴和当地300余名失地农民一起在现场举办的招聘会上寻觅着自己中意的岗位。很...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