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良
4月5日,清明节。与往年稍显不同的是,今年,攀枝花市民用不同的祭奠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一束鲜花 祭奠亲人
上午8时,在仁和青山公墓,前来祭扫的人们排起了长龙。人们捧着鲜花,提着清酒,来到亲人的墓前,祭祀扫墓,向逝去的亲人讲讲如今的故事、聊聊过去的“酸甜”。
“妈妈,儿子来看您了,一家人都很想念您。现在我们都过得很好,请您放心。”市民黄先生在母亲的墓前放上一束鲜花,双手合十祭拜。今年清明节,黄先生没有像原来一样烧纸钱、放鞭炮,而是一束鲜花、一壶清酒。
如今,文明祭扫已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不少群众选择用环保绿色的祭祀用品取代污染环境的纸钱、鞭炮等,以文明的方式祭奠亲人。黄先生告诉记者:“放上一束鲜花,清扫干净墓碑,用这种方式祭奠亲人挺不错的,我想母亲也喜欢她长眠的地方干净整洁。”
抚琴一曲 追思“乐友”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68岁的张世媛与好友来到仁和区滨河景观三期的凉亭中,调试好乐器后,一同拨弦弹奏,用一曲古乐追思逝去的“乐友”。
张世媛爱好音乐,与许多拥有相同爱好的同龄人结成了好友,平时一同弹奏,切磋技艺。今年清明节,张世媛特地出门抚琴一曲,纪念逝去的“乐友”。
“我们这一群音乐爱好者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除了交流音乐,更是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帮助。”张世媛说,他们因为音乐结缘,所以也用音乐来缅怀逝去的“乐友”。
一句感谢 缅怀先辈
清明节期间,攀枝花网络交流平台的许多网友专门发帖,缅怀和纪念已经去世的攀枝花老一辈建设者及亲朋好友。
“感谢攀枝花的建设者,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如今蒸蒸日上的攀枝花。”“你们虽然已驾鹤西去,但你们为攀枝花作出的贡献和功绩将永载史册!”“感谢先辈!缅怀逝者!传承精神!”……网友们用自己的肺腑之言,感谢攀枝花老一辈建设者,缅怀曾经的峥嵘岁月。
网友“江小鱼”感叹:“小的时候还没这种观念,长大以后了解了攀枝花历史,如今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后,我明白了先辈们的伟大,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新闻推荐
仁和区新增两个定点医疗机构 一家无证豆腐加工作坊被取缔中央电视台摄制组
本报讯(王智颖记者王南桢)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经仁和区新农合管委会审核批准,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攀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纳入仁和区区级定点医疗机构。自今年4月1日起,市第二人民医院...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