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姹紫嫣红的大好春光,天生就没有抵抗力。那日,朋友邀约去阿署达踏青赏花,怎能不去呢?春季的“惊蛰”前后,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且一件比一件有意思——鸟儿东南飞,绿树吐新芽,鲜花竞芬芳……我可不想辜负这春光美意!
“阿署达”,多么诗意而浪漫的名字。彝语中,“阿署达”的原意是指两棵大树上交叉的枝丫,在风中相互碰撞击打而发出“达达”的声音。位于攀枝花保安营机场下的阿署达,被誉为“城市里的彝村”,这里85%的居民为彝族人,现代的文明生活与奇特的彝族风情交相辉映,给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近年来,攀枝花倾力打造“阳光花城·康养胜地”,不少省内外的“候鸟”老人慕名而来,在阿署达过冬。
古人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是多少人向往的一份洒脱,一份自然,一份闲适。如今,归去何处找寻这样的生活?有游人笑答:阿署达旅游新村。
我和朋友一行到阿署达时已是上午10点,接待我们的农家乐,屋檐下挂着喜气的大红灯笼,四周整整洁洁、干干净净。泊好车,泡好茶,大家坐下来享受与春天的约会——那些渐渐苏醒的美丽生命,开始在沟壑里、山谷中悸动,它们撩拨着柳丝轻拂大地的面庞。在处处见花开、处处闻花香的阿署达,我这个“好动分子”是静不下、坐不住的,猛喝了几口香茶后,我迫不及待开始寻找“美丽”去了。
站在阿署达阳光康养度假区的大门口远眺,只见她背靠苍翠的官山,怀揽秀丽的天寿湖,被红艳艳的三角梅、绿澄澄的蔬菜果木所包围。“这里是一个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村。”村口一位大娘告诉我。
此时此刻,金色阳光映照下的阿署达,青山倒映在绿水中,民居掩映在绿树里,一阵阵幽香随风飘来,沁人心脾;一只只粉蝶花中嬉戏,灵动非常……看着这难寻的景致,一时间也勾起了我的遐想。春天的薄翼,似乎扇动开所有凝滞的灵魂,带着我的心绪放飞,渐渐地、渐渐地淹没在春色之中。
走着走着,发现路边有一大片嫩绿的青笋地,旁边桃花、梨花开得正艳,那些花好像镶嵌在半山坡上的花椒树、枇杷树上。还有,地里的小蕃茄刚刚挂果,四季豆刚刚蹿花。紧挨着青笋地的是另一片芹菜地,一部分新鲜的芹菜被收割堆放在田边。
那些颇具彝族特色的农家小院、乡村客栈,一定不及人们看到的那块“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牌匾醒目,它矗立在阿署达中心位置的广场上,其中有农业科技主题景区、水果主题广场、五彩温泉SPA、森林露营基地、森林氧吧、自驾营地等。流连于由迎春花、炮仗花、天竺葵等搭建的花道,我偶遇一群外地游客,他们请我帮忙拍几张合影照。我也乐得充当一回“摄影师”,热心地帮他们选景,精心地为他们拍摄,将一张张满是喜悦的笑脸定格在阿署达的蓝天白云、花山花海之中。后来,我得知这一行人来自福建福州,是一群退休人员,他们相约到攀枝花的阿署达游玩。
然而,被阿署达吸引的不只是远方的“候鸟”,央视的特色栏目《乡约》也光顾了阿署达。前不久,《乡约》到攀枝花做节目,外景就选在了阿署达拍摄。
春游阿署达,看那蓝天白云,看那山青水秀,看那万紫千红……我徜徉花海,吸吮雨露,一曲高歌,放飞春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谭建红3月24日,攀钢钒炼铁厂机器轰鸣,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很快完全消散,蓝天白云就在眼前。“目前排放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在14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国家标准,二氧化硫脱除率达95%...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