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和区总发乡总发村方圆8公里的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一位身穿白大褂、40多岁的医生,精神饱满地走村串户,为村民们防病治病。
她,就是总发村乡村医生罗红。
1993年,20岁出头的罗红,从宜宾卫生专科学院毕业后来到攀枝花仁和镇,办起了自己的诊所。诊所虽小,但她为人诚恳,踏实肯干,月月都保持盈利,吃穿不愁。
一次,一位从总发村来诊所看病的妇女苦恼地对罗红说:“我们总发村没有一个诊室,连一点皮外伤也得到镇上来包扎,真是不方便!”此后接连几个晚上,罗红都在思考:“自己是一名医生,应该到最缺医少药的地方去。”最终,她下定决心,去总发村做一名乡村医生。
在村里的大力支持和家人的帮助下,2006年,罗红关掉了在城区盈利的诊所,在总发村办起了自己的卫生室,当起了乡村医生。
为了更好地掌握医疗技术,2006年,罗红自费到攀枝花学院临床系进修学习。进修的方向是外科与妇科,但她利用空余时间,努力学习内科和儿科医疗技术。一年多时间的进修学习,使罗红的临床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而今,罗红已在总发村做了10多年乡村医生,为村民防病治病数万人次;为4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1000多位慢性病人和270多名7岁以下儿童建立起了健康档案。
这些年来,每每遇到乡亲们看病,暂时交不上医药费,罗红就先看病,再记账。对那些生活特别困难的村民,她还常常贴钱给他们开药。
总发村湾控一组的黄明会老人,2006年因脑梗导致瘫痪,至今已有11年时间。罗红几乎每天都会上门给她送药、喂药、按摩。老人的家人说到罗红,总是赞不绝口。这样的事,对罗红来说,举不胜举。
在罗红心中,早已把村民视为自己的亲人。而在村民心中,罗红是个好医生,更是他们贴心的人。
新闻推荐
□黄基秉鸡年春节前,著名画家高维洲先生向我推荐了一位作者,说这是一位来自攀枝花市的女士,在成都定居工作已经十二个春秋,今年刚至知天命之年,她写了一本纪实散文作品,洋洋洒洒约30万字,取名《二分之一...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