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晖,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大感动攀钢人物、首届鞍钢楷模、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孙朝晖长期从事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技术及应用技术研究,是我国钒产业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973”课题,共取得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钒氮合金产品成功开发和应用,打破国外技术独家垄断,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孙朝晖负责的《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以及钒氮合金国家标准的制订与颁布,迅速在攀钢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了8000吨/年的生产能力,累计销售收入上百亿元,获利润50亿元以上。同时钒氮合金的生产迅速自发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得到推广,为我国钢筋升级换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孙朝晖负责的《用V2O3
电铝热法冶炼高钒铁技术研究》开发,与用V2O5冶金FeV80相比,铝节约率为34.20%,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使攀钢FeV80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3%以上。为攀钢巩固国际钒行业的领导地位提供了坚强保证。
孙朝晖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了《钒氮合金质量标准》。该标准于2007年2月1日正式实施,是全球首部钒氮合金质量标准。它将为中国在这个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该标准被评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孙朝晖先后针对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型国企改革与发展、国家财税改革与转移支付、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以第一提案人身份提出了20余件提案,得到了全国政协、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等高度关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就孙朝晖提出的“关于出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科技支撑配套政策的提案”等,组织相关部门、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来到攀西地区实地调研,进一步向中央领导建言,为后来的省(四川)—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席会议机制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国家财政部就“关于加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财税支持力度的建议”等提案,首先在煤炭行业实行资源税按价计征试点,2016年已推广到全国整个矿山产业。
孙朝晖为团队每位成员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引导年轻员工快速地进入科研状态,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促其稳步成长。目前,新入职1~2年的员工有的已经开始独立承担课题,有的发表高水平文章(SCI、EI收录),大多数成员每年都申报了1项以上的国家发明专利,学科团队建设效果显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蒋刘记者王南桢)5月17日,由仁和区土储中心承建的仁和区原攀昆联合带钢厂城市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建设项...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