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善新,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终身会员、四川省园艺学会会员、四川省热作学会理事,四川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第二届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彭善新长期奋斗在攀枝花市蔬菜科研的第一线,自1985年攀西立体农业开发以来一直从事蔬菜资源开发、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近50余项,获得市厅级以上各级科技成果奖励35项次,为四川蔬菜事业的发展和攀枝花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彭善新历时十五年牵头完成的省、市科研项目“攀西早春蔬菜产业关键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该成果针对攀西早春蔬菜产业在适宜品种、关键栽培技术、贮运保鲜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等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存在的问题,开创性地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研究出国内领先的苦瓜、茄子、豇豆等早春蔬菜双膜覆盖抗霜早熟技术,效益成倍增加,使攀西“早”的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率先研究出苦瓜、茄子、豇豆不同生育阶段的灌水制度,其节水效果达53—57%;先后编制出46个无公害蔬菜地方标准;创新机制加大成果的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应用102.4万亩,新增纯收益6.4亿元,编辑出版了《南亚热带蔬菜栽培》专著,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和职业农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攀西早春蔬菜的影响力,奠定了四川蔬菜在全国的地位。
彭善新主持完成的省丰收计划项目“攀枝花市早春蔬菜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成果,针对“三北”及成渝等大中城市春季蔬菜供应的缺口,大力开发早春蔬菜。研究并组装出六大技术措施,采取严密的组织措施,认真组织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83411.5亩,新增纯收益6607万元,该技术使全市农业人口人平年均新增纯收入97.44元,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他还主持完成了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保护地蔬菜综合生产技术”等多个国家、省、市级别重点科研题目。
彭善新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相关课题15项,育成新品种11个,7个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其中3个品种为四川省蔬菜重点推广品种在全省推广应用,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品种2个,选育的部分新品种在攀西地区覆盖率60%以上,育成的豇豆、苦瓜、丝瓜等新品种被国内十余个省市引进推广,并成为部分省区的主栽品种。
彭善新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项目组织人,组织7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攀枝花市70个贫困村开展果树、蔬菜、林下植物等科技产业帮扶,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2018年70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为攀枝花市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主持7个专家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攀枝花市特色农业专家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专家示范基地。
他做好传帮带,先后培养出2名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市级突出贡献专家、1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蒋维强记者王南桢)今年以来,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全市“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狠抓人才工作...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