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盐边新闻 > 正文

九旬老人杨为之多年找寻 终于还上50年前所欠100多元医药费 □新华社记者 侯大伟 徐江善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8-24 08:15   https://www.yybnet.net/

“回家之后,有钱了,我一定会把这100多元医疗费给你寄过来。”50年前的这句诺言,在近半个世纪里始终印刻在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杨为之老人的心底。

3年前,这位当时已近90岁高龄的老人,千方百计打听到了当年为他做手术的那家医院,并汇去了自己根据物价上涨幅度计算出来的5000元医疗费。

“实际上我找这家医院已经很长时间了,因为它在这几十年间经历过多次更名、搬迁甚至劫难,所以一直都没有找到。”杨为之老人对记者说,“我一天一天地老去,心里却一天一天的不安。我一生坦荡,不能带着失信于人的遗憾而去。”

提起50年前的往事,已经92岁的杨为之老人记忆犹新:1962年秋,杨为之帮人赶牛到400多公里外的成都,到了成都之后因严重的痔疮发作,他住进了当时的黄济川痔瘘医院。

入院时仅揣着50元工钱的杨为之难为情地告诉医生,他没钱手术,消消痛就成。而当时的接诊医生认为他情况严重必须立刻手术,二话没说就将他推进了手术室。

一个多星期之后,杨为之基本康复。医生对他说,医疗费一共100多元钱,你的50元钱先带回家吧,以后有钱了再寄过来。

回到家的杨为之为了养活一家七口,生活日趋艰难,寄还医疗费的承诺一直没能履行。

“医院对我那么信任,我却一直没有兑现承诺,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杨为之连连摇头。

后来,杨为之进入一家乡镇企业工作,经济条件也一天天好起来。等到有能力归还医药费时,当年的黄济川痔瘘医院却已经找不到了。杨为之委托亲戚朋友四处打探未果,他们也纷纷劝他将这件事放下。杨为之却急了:“做人各种各样,但有一条千古不变那就是诚信!”

2009年6月的一天,杨为之的三女儿在家上网。杨为之灵机一动,让女儿试试在网上查找当年的医院,结果竟真的搜索到了。原来,这家医院已改为公立医院,并更名为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这个结果让杨为之激动不已,他立刻拨通了医院电话,表示要将47年前所欠的医疗费寄过去。医院工作人员却告诉他,当年档案都已经找不到了,离退休的老医生中也没人记得这件事情,干脆就不用还了。

但倔强的杨为之却坚持要把钱还给医院。几天之后,杨为之拄着拐杖独自来到盐边县邮政局,给医院汇去了5000元。“当时虽然只有100多元的医疗费,但现在肯定远远不止这些了,我就是估摸着给的。”杨为之对记者说,“良心账终于结清,压在心头的石头也就搬开了。”

收到汇款后,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工作人员专门给杨为之打来电话说,他这种恪守诚信的行为让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十分感动。经过商议,医院决定将老人寄来的5000元钱用于帮助特困患者。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院长杨向东对记者说,当时医院工作人员接到杨为之老人要还钱的电话还以为是骗子呢,最后收到钱了之后,他们不仅是感动,而是震撼。2009年之后,成都专科肛肠医院建立了一系列的济危扶贫的机制,贫困地区医生免费培训、社区每月义诊服务、贫困人群免费医疗基金等。

“我们一定会把黄济川痔瘘医院这种济危扶贫的传统延续下去,更会把杨为之老人这种诚实守信精神传承下去。”杨向东说。

(新华社成都8月23日电)

新闻推荐

狠抓落实 确保创建和整治效果

本报讯(实习生张月骄)8月28日,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市环保局组成督查组,先后深入盐边县沿江堆场、安宁工业园区,对盐边县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行督查。盐边县按照国家环保模范...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九旬老人杨为之多年找寻 终于还上50年前所欠100多元医药费 □新华社记者 侯大伟 徐江善)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