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盐边新闻 > 正文

新“丝路”走出致富坦途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8-22 08:16   https://www.yybnet.net/

□朱锐 本报记者 李刚文/图

“我家去年光桑葚就卖了1万多元,加上一年能卖四、五季蚕茧,收入从往年的6000元左右增加到了现在的七、八万元。”8月16日,盐边县惠民乡新林村村民朱安红告诉记者,如今桑葚能卖钱,蚕茧不愁销,种桑养蚕能赚大钱了。

2008年以来,惠民乡抢抓机遇,借助蚕桑专合组织调整产业结构,把蚕桑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后继产业培植,走出了具有盐边特色的蚕桑产业化发展之路。

蚕桑养殖尝到甜头

“养蚕靠的是技术。以前在老盐边,养蚕是传统产业,但当时缺乏技术,桑树也种得少,我们都是在琢磨着干,体现不出什么经济效益。”新林村善林组养蚕大户陈清贵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的第一批养蚕人,他家已经养了30年的蚕。如今在专合组织的帮助下,自己学到了不少种桑养蚕技术,一年能出五、六季蚕茧,最高能卖到每公斤47元。这些年来,陈清贵靠种桑养蚕,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致富的底气也更足了。

养蚕尝到了甜头,惠民乡90%的农户都开始发展种桑养蚕。2011年,盐边县全县产蚕茧809吨,惠民乡就占了全县的三分之一。而今年,惠民乡第四季产茧量就已经达到了505吨。

“我家养蚕十多年了,从最初养半张、1张发展到去年的6张,去年光卖蚕茧收入就有8万多元。”村民朱安红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家12间房有8间都拿来养蚕了,今年看气候能出6季蚕茧,收入估计能突破10万元。

厘清思路壮大产业

今年,是盐边县红桑果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李福云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忙得不亦乐乎。作为惠民乡最早的养蚕大户,如今他放弃了种桑养蚕,专心从事合作社管理,用新的理念和思路带领蚕农搞发展。

“合作社的成立,就是为了方便蚕农发展,为他们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发展养蚕的同时,找项目提升桑树的附属价值。”李福云告诉记者,“种植桑树不仅可以养蚕,近几年桑葚也显现出了很高的经济价值。5年前,我们惠民乡的鲜桑葚才卖三五角钱一斤,合作社成立后,我们把信息公布到网上,云南、广东、西昌等地的客商找上门来,购买蚕茧和桑葚。如今,鲜桑葚能卖到两三元一斤,干果和果浆也有商家收购用于生产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

为了更好地在本地发展种桑养蚕,合作社在网上发布信息,引来了广东、云南等地的专业蚕研所,形成竞争。如今有了专业技术力量做支撑,惠民乡蚕农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蚕桑产业的发展步伐也加快了。每年4至9月,往年只能养3季蚕发展到现在能养5季,在控制好温度、湿度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养出6季蚕。

深挖潜力助农增收

蚕在养殖过程中,也会生病,专合组织为此积极帮助蚕农预防蚕病,减少损失。4年的管理中,专合组织掌握到了防治蚕病的技术。如果遇到蚕农养的蚕发病,就有技术员上门了解情况,让蚕农隔离感染病菌的病蚕。

“病蚕一样能卖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李福云告诉记者:“如果蚕是感染了白僵菌,待蚕死后晒干,就形成了僵蚕,价钱高得很呢。此外,每年的冬季桑树伐条产生大量桑枝,这些桑枝是很好的造纸原材料,而蚕沙可以做成能治病的枕头、生产肥料……”

“下一步,合作社将联系造纸企业和桑葚、蚕沙深加工企业。”李福云说,种下“一棵树”,能激活多个产业,要能把这些潜在价值挖掘出来,惠民乡的蚕桑产业将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新路。

新闻推荐

盐边县深入推进医改惠及群众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李付祥)今年以来,盐边县结合农村医疗发展实际深入推进医改工作,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医改新政策带来的实惠。该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账医疗补偿和民政救助“一站式”服务,提高参合农...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新“丝路”走出致富坦途)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