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安静
杨佐元是第十七届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代表,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党总支书记。
近年来,他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团结带领昔格达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山村,变成如今全镇数得着的富裕村,被乡邻们誉为“农民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当选人大代表 为民办实事
今年36岁的杨佐元,是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地道的村民,全家3口人靠种地过日子。
为了带头致富,从2003年起,杨佐元便开始了自己的打拼:他先后在外打过工、当过包工头、种过水果,跑过运输。10年下来,他挣了一些钱,在村里可以说“出人头地”。
尽管不少乡亲有些望尘莫及,但都打心眼里称赞他,并私下悄悄议论:“杨佐元这小子能干!要是他当村党总支书记,咱村可能有奔头!”
2007年,杨佐元担任了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党总支书记。
“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不是为了捞油水,我们村需要踏实干事的人。我要抓住大好时机,改变村民生活,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他发自肺腑的就职演说,深深吸引了村民。
“他这么说,也这样做。这些年来,杨佐元为全村群众办了不少实事。”红格镇人大副主席王兴元说,2010年,经过民主选举,杨佐元当选盐边县和红格镇人大代表。
公路修到山梁子 出行真方便
2010年,杨佐元担任县人大代表后琢磨:一个村子就好比一个家,村干部、人大代表就像一家的主心骨,管理村子就得像居家过日子一样,要把家里整理干净利索,村民的日子才会红火。
昔格达村位于盐边县高寒偏远山区,山高坡陡。由于交通不便,村民进出十分困难。
“要想富先修路!”杨佐元召集村委会成员开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村委会一班人都投了赞成票。
之后,杨佐元就跑到镇里、县上汇报,与交通部门联系修路的事。村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投工投劳。近两年来,村里几条烂土路被修补:去年村公路硬化完成3000米;今年村公路硬化6公里。
在村公路建设中,杨佐元先后从自已家里拿出了30万多块钱垫资。
“自从山梁子上修了公路,村民生活方便了很多,大家日子也好过了。过去到镇上买点东西,起码也得大半天时间,现在只需半个小时。”村民邱金海高兴地说到。
抓产业调结构 村民腰包鼓起来
要想富民就必须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聪明的杨佐元当然想到了这一点。他不仅动员村民们投资种植芒果、柑桔等水果和大棚蔬菜,自己也带头干。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农业增效,科技先行。
为了搞好塑料大棚种植,杨佐元没少吃苦,也曾经失败过、迷惘过。然而,他深知自己在村民们心中具有怎样的榜样作用。于是,杨佐元联系农业技术部门开办科技培训课,解决了村民们许多的种植技术问题。同时,杨佐元与上级农业技术部门联系,扶持村干部,先搞起了芒果、柑桔等水果种植和大棚蔬菜。
看着芒果、柑桔等水果种植和大棚蔬菜效益好,挣钱多,村民们纷纷找村干部求教。现在,整个昔格达村的芒果、柑桔等水果种植和大棚蔬菜都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了。
“去年,我家种茄子、黄瓜和辣椒4亩多,收入就近3万元。如果按市场价3元一斤销给菜贩子,今年我家卖莱收入又可上万元。”一位姓刘的村民将记者带到他家地里,指着长势良好的蔬菜格外兴奋。
如今的昔格达村几乎家家有芒果、柑桔等水果种植和大棚蔬菜项目,光蔬菜面积就达到了3000多亩,品种也由单一的四季豆发展到茄子、黄瓜、辣椒、毛豆等十余个品种。去年,昔格达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
昔格达村的村民们一个个腰包逐渐鼓了起来,走起路来腰也挺得更直了。
杨佐元说,忙忙碌碌、实实在在地工作,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作为人大代表,他工作的动力就是村民的信任和支持,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村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提高全乡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教学技能精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惠民乡中心校陆续派出教师到市县兄弟学校进行一对一的全程跟班学习培训,学校为受培...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