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欣
干净整洁的村道,色彩亮丽的办公大楼,整齐规范的垃圾房,雪白的民居外墙……这是记者近日在盐边县益民乡龙头村看到的场景。
“这两年,在市城管局等部门的帮扶下,龙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活居住环境,到产业发展,都得到了极大改善。”龙头村村委会主任邹光顺告诉记者。
作为龙头村打造移民新村示范村的牵头单位,市城管局去年起会同财政局、扶贫移民局等协办单位,着力改善龙头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将龙头村打造成移民新村示范点。
说起龙头村这两年的变化,60岁的村民邱先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新农村建设让龙头村大变样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还通到了家门口和田间地头,村里到处种上了绿树红花,环境越来越美了。”
去年以来,市城管局投入帮扶资金在龙头村实施风貌打造,为村里建起了生活垃圾房,绿化美化周边环境,修建村民健身场所,硬化道路……风貌打造彻底改变了龙头村的旧模样。同时,市城管局还积极协调民政部门,装修龙头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购置办公设施等。
像大多数村民一样,邱先德家的收入一度靠传统农业。早前他试过种柑橘,但没种植成功。为了帮助龙头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芒果种植,市城管局会同农牧局等单位,组织龙头村村干部和农技人员到仁和区芒果基地取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与多部门一起帮助龙头村发展节水农业,修建蓄水池、铺设输水管道。通过扶持,如今龙头村1500亩芒果基地已初具规模。“再过两年,我家6亩多芒果就要见效益了,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邱先德说。
在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龙头村村民纷纷改厨改厕,兴起了文明生活新风尚。龙头村大坪组新村聚居点,村民杨华军忙完农活后回家做饭。宽敞明亮的厨房里,液化气灶、抽油烟机一应俱全,镶贴了白色瓷砖的灶台、洗菜池,让这个农家厨房看上去跟城里人的厨房没什么两样。房顶上,一台刚安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直通标准化卫生间。“我家修起了现代化的厨房、卫生间,生活方便多了。”杨华军说。如今的龙头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的现代化厨房,大家告别了烧柴做饭的年代。
新闻推荐
“感谢你们的帮助,我终于领到工钱了!”9月28日,在盐边县红格镇某装饰装潢公司务工的陈友明打来电话告诉记者。9月18日,承包红格镇红山国际小区部分栋楼室内装修的包工头王绍俊,在领到装修款后离开攀枝...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