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下地干活,不仅每天有50元钱的工资,而且地里的东西卖了钱还有30%的收入。”11月27日,盐边县国胜乡梭罗村村民卓本刚一边用现代化的设备“种植机”在自家坡地钻树坑,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梭罗村位于盐边县国胜乡干旱的中山区,因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缓慢。近年来,盐边县国胜乡转变发展观念,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当地发展核桃、芒果、药材、林下经济产业,解决了当地农户老龄化、劳动力少、土地闲置等问题。
新理念激活产业发展
“我家6口人,只有2人能干得起农活,虽然有37亩坡地,但仅靠种玉米,每亩收入还不到500元。”卓本刚告诉记者,“如今,有专业的农业开发公司到我们村里带大家种地,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赚钱。”
“公司租用农户的土地,农户帮公司管理土地,收益是按70%、30%进行分配。”梭罗村村委会主任钱秀英告诉记者,“根据公司的发展理念,低处种芒果,高处种核桃,一条新的产业模式慢慢在全村形成,同时还起到了退耕还林的效果。”“核桃要见到成效差不多要4年左右,期间可套种魔芋、中药材,待嫁接后果树挂果,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攀枝花市俊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告诉记者。
通过“公司+农户”的带动模式,梭罗村的农业产业发展从单一、传统转变为立体、科学,并开始向周边辐射,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原来的42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6300元。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在钱秀英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梭罗村第三村民小组,这里海拔1900米左右,是梭罗村海拔最高的村民小组。
“坡下的村民正在种植中药材‘三重楼\’,可别小看这药材,一公斤干货可以卖到300元左右。”攀枝花国圣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栗恩维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在梭罗村发展了1500亩核桃,并在林下种植中药材、饲养禽类等。
2011年,栗恩维通过朋友介绍来到梭罗村发展农业。在他眼里,梭罗村是一块非常有潜力的宝地,但是路烂,坡陡,各种建筑材料只能靠人背马驮,人工费用很高,他甚至有打消在当地发展的念头。
“要致富先修路,这话不假,可村里没有资金,谈何修路?”钱秀英告诉记者,引进的4家公司在村里又是修蓄水池又是请专家,引起了市、县两级政府的重视,今年,政府通过“一事一议”,完成了村里7.2公里村道建设,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吹响对口支援边远民族地区跨越发展“集结号” 刘成鸣张剡谢道全单荣出席相关工作会议
本报讯(记者陈帆李刚)对口支援,点亮希望之光;携手同心,共创美好明天。12月19日,全市对口支援边远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工作会在盐边县渔门镇召开,市委、市政府决定,采取以对口支援为主的方式,举全市之力量打一...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