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和平
6月11日,夜世大走进村委会旁的“农家书屋”,从书架上抽取了一本芒果种植管理书籍翻看起来。“家门口就有图书室,看书借书很方便,只要有空,我都到这里来转转。”夜世大说。
夜世大是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村民,通过政府培训,加上自己在农家书屋里学习琢磨,掌握了种植芒果蔬菜的技术。“如今收入比原来翻了好几番,其中就有‘农家书屋\’的功劳。”夜世大说。
2008年,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通过文化专项资金、村委会自筹资金和部门单位的捐赠建起了“农家书屋”。书屋配备了管理员,每天开放,寒暑假还为中小学生开放。
村村有书屋
2006年,全省启动农村书社试点,攀枝花市建成农村书社5家,2007年建成农家书屋51家,2008年建成175家,2009年建成126家。目前,攀枝花市已建成5家农村书社、352家农家书屋,覆盖了每个行政村。
近几年,农家书屋除中央、省财政资金投入外,攀枝花市财政投入资金数百万元,用于乡(镇)、行政村农家书屋购置图书、阅览桌椅、书架等设备设施。在省新闻出版局配送图书基础上,各县(区)政府还采购了1000至2000册不等的农业、历史、法律、医疗保健、文学类图书,充实农家书屋,极大地丰富了农民读书的内容和范围。
市县文化主管部门还就图书接收登记、管理、分类、上架、借阅等建立了工作机制,对书屋管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同时,全市统一制作了图书登记簿、借阅登记簿、征求意见本等,使农家书屋管理运行规范有序。
农家飘书香
“农村书屋让农民不出村,就能阅读到所需要的科技书籍,成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创业致富的‘加油站\’。”仁和区布德镇宣传文化中心负责人说,自农家书屋建起以来,该镇有2万多人次到农家书屋看书读报、借书,通过书本学到了种植、养殖等技术知识,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现在全镇6个村级文化书屋,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习惯,不仅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还引导大家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每年元旦、春节和寒暑假期间,外出农民工和学生集中返乡,这个时期也是农家书屋读书、借书的“黄金期”。根据这一特点,农家书屋延长了开放时间,公布了联系电话,方便群众来书屋借书、看书。部分村开展了学生协助管理农家书屋活动,进一步引导中小学生走进农家书屋,协助管理农家书屋,让书屋、阅览室成为农村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
西区文广新局、区文化馆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开展送书籍下乡和好书征集活动,将征集到的图书用于更新补充农家书屋图书。
仁和区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在农民朋友中积极开展“交流读书心得”、“致富能手现身说法”活动,邀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致富能手与农民朋友交流致富经验,充分运用农家书屋现有资源进行科普宣传,向农民提供图书、信息、技术和咨询服务。
盐边县以农家书屋为载体,深入全县乡(镇)、村(社区)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各村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了“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宣传活动。
“有了农家书屋,现在村里打牌赌博的现象少多了,大家一有空就钻到书屋里学习知识,增加致富的本领。”夜世大说。
新闻推荐
盐边县祥瑞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予以解散,拟向盐边县工商局申请注销登记。清算小组已于2016年7月18日成立,请债权人于本公告之日起45日内,持说明债权的证明材料,向我公司清算组申报其债权。清算...
盐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