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统揽,着力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启动实施了以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为龙头、以六大特色文化主题区块和三大文化工程为主要内容的“163”计划,实施了一批景区景点建设项目,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大幅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带动,交通、商贸、金融、房地产、信息等服务业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
更可喜的是,平凉市着眼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大力优化结构、延伸链条、促进转型,区域首位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富民主导产业扩量提质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42.7∶34.3。
改革创新释放新的活力
平凉市经济总量保持增长的同时,经济领域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13年8月1日上午9时,在华亭县国税局,华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输部开票员通过防伪税控企业端,顺利开出了全市第一张“营改增”00163002号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营改增”试点是平凉市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试点涉及全市558户纳税人,一年里,间接减税540万元,两项合计减税规模已达680万元,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这一年,我们还发现,平凉市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在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的同时,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平凉市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保障转型跨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加大银政、银企合作,引进交通银行设立平凉分行,商业银行新增县乡分支机构39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11家。组建了富民交通运输发展公司。成功发行平凉市第一只企业债券10亿元,全市直接融资45.8亿元;市投资发展、惠民、泓源公司和崆峒旅游集团完成融资33.4亿元,有效破解了融资难的问题,保障了“一中心两园区”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同时,完善银政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大金融对“三农”、小微企业和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全市新增贷款60亿元,总行直贷13.66亿元。
非公经济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和扩大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平凉市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激活了民间资本,推动了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制定了促进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落实重点非公企业“一对一”帮扶措施,积极协调解决资金、土地等方面难题,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新增私营企业863户、个体工商户1.01万户,新增从业人员3.47万人,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36.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7%。
科技创新也成为推动平凉市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院地院企合作交流,实施国、省列科技计划项目30项,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12项,创建市级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区6个,争创甘肃名牌产品6个,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1.4%,科技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对推动平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眸2013,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为来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2014,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航船,平凉前进脚步将更加铿锵,发展道路将更加宽广。
新闻推荐
...
华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