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永刚
“今年我通过网上宣传,以物流发货,已经销售美国竹柳插条100万段,销售收入20多万元”。5月6日,泾川县城关镇五里铺村万年青林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史兴贵说起了自己另辟蹊径致富的“秘籍”。
不当“老板”务“树苗”
今年48岁的史兴贵是泾川县城关镇东庵村一社一位普通农民,他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脸上一直挂着憨厚的笑容。
史兴贵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侃侃而谈。他说,1988年高中毕业落榜以后,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先到天津一家饭馆干勤杂工;精明能干的他,在一边干勤杂工的同时,也学会了拉面的手艺,后来在天津开了一家牛肉面馆。1996年,开饭馆攒了一点钱后,回到家乡创业,开始贩运水果。贩了十年水果后,他想转行。“我感觉贩水果赔赔赚赚风险很大,就想另谋出路,农民家庭出身,在农村生活我还是想在农村发展”,史兴贵说。
“2009年,当我看到苗木市场火爆,苗木需求量大,有啥树都能卖,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市场,于是2009年我就开始育核桃、油松、白皮松苗木,2011年就收入了12万元”。尝到育苗甜头的史兴贵,坚定了他在农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不种“土树”种“洋树”
当苗木市场火爆的时候,很多人都跟风似的育苗木,史兴贵想到了要在苗木的品种上做文章。
“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才能赚钱,吃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对于发展产业,史兴贵有他的看法。
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会种美国竹柳?
健谈的史兴贵,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自己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2011年的一天当从《市场营销》杂志看到一则广告介绍美国竹柳既有较强的速生性、适应性时,他觉得这个树种有发展前景。“后来通过看书,在网上查资料,了解到美国竹柳是美国新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树,既是景观树、能源树和优质板材树,还适应性强,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决定引种这一新品种树的史兴贵,立即南下考察市场,他在对市场作了初步了解后,就用积攒的30万元大胆从安徽涡阳县引进了美国竹柳。
不种本地的“土树”,改种美国竹柳这一“洋树”,同行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不开“网店”办“网站”
“本地的树苗大多依靠本地的绿化工程销售,美国竹柳这种‘洋树\’如何销售成了我的头等难题”。为了打开销售市场,他大力做广告,他不仅在农业报纸杂志上刊登广告,还申请了两个互联网域名,建办了两个网站刊登广告,每年他的广告费支出达五六万元。
网站宣传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了他的美国竹柳,他想到了开“网店”,但由于技术、资金和人员问题,他的“网店”没有开办成。
目前,史兴贵的美国竹柳树苗基地已经有300多亩,销售主要是通过网上宣传,客户网上订货,然后他通过货运部发竹柳插条。2012年春季他的美国竹柳插条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当地的群众看到史兴贵赚了钱后,也纷纷开插扦竹柳,他的合作社人数达到了50多人,2013年,史兴贵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
“信息时代,依靠信息就能致富”。说起未来的打算,史兴贵说,想扩大种植规模,如果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搞竹柳深加工。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我想通过互联网,把我的竹柳销售到更多的地方”。种树拿锄头,卖树握鼠标。如今,史兴贵还信心满满地蓄积着自己的“绿色银行”,在广袤的原野上追逐着自己的绿色致富梦想。
新闻推荐
市残联:“开门纳谏”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本报记者柳静霓
...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