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娜
9月12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省歌舞剧院、省大剧院、北京天际远景公司、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和泾川县政府联合出品的《女神·西王母》歌舞剧将在省大剧院首度与观众见面。
这部歌舞剧集合了内地、台湾两地的影视艺术家、音乐艺术家和戏剧艺术家,得到了众多专业机构和知名学者的鼎力支持。该剧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员,在中国文化界享有盛誉的赵小玲担任该剧总策划、总制作,让人们对这部歌舞剧充满了期待。
面对今天观众多变的欣赏习惯和多元的审美需求,歌舞剧目应该以何种方式呈现,是恪守传统,还是将其本土化,加入民族特点,或者向多领域辐射、扩张,尝试跨界创作?这些变化对传统歌舞剧是颠覆还是推动,都成为歌舞剧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而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这部融合了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杂耍、特技等舞台表演艺术的剧目,将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剧院观看?以什么来打动观众?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赵小玲。
传统与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目标人群为年轻一代
记者:为什么选择西王母作为歌舞剧创作素材呢,是什么触动了您?
赵小玲:在我国神话史上,西王母是首屈一指的尊神之一,其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她法力无边,容颜绝正,堪为中国神话中色彩斑斓的一笔。鲁迅先生在论及华夏神话传说时曾指出:“其最为世界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西王母在中国文化这一丰富土壤中诞生、成长,其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纵观甘肃众多文化资源,泾川西王母文化遗产在当今人类文化遗产中独具魅力,在我国民众中有广泛深入的影响力,其口碑正有待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当我在泾川看到西王母祖庙,看到那么多海峡两岸的信徒,我萌生了创作此剧的想法,我和县委、县政府沟通,联合打造这部典型的、特殊的剧目。
记者:您认为西王母美在哪里?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她的美?
赵小玲:我觉得,西王母有“八美”:西王母与黄帝、周穆王交往的实质,是使两国君主友好相会,目的是灭战争、求和平,是为和平之美;西王母作为西戎部落,是最早与中原民族融合的西部氏族之一,是为民族团结之美;西王母掌管蟠桃园和长生秘诀,是为长寿之美;西王母是中国文化中理想女性的象征,是女性美的最高追求,是为女神之美;西王母掌管瑶池,瑶池仙女各个容颜绝世、青春靓丽,是为青春之美;西王母被广泛作为主管婚姻和赐人子孙的“送子娘娘”,是为母爱之美;西王母组织蟠桃会,邀请3000年里各路长寿者欢聚一堂,定期乘坐三青鸟与东王公团聚,是为团圆之美;在西王母的世界里,所有的生灵事物都具有灵性、万般和谐,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相互感应,是为自然之美。我们试图通过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情感表现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展现西王母的美。
记者:平凉以前没有过歌舞剧,人们对歌舞剧的发展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您能介绍一下吗?我还想问您,《女神·西王母》歌舞剧的目标人群是哪些?它的特点有哪些?可不可以收回成本,达到盈利的目的?
赵小玲: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舞台剧,在适应市场化的道路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舞台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发展;演出主体日趋丰富(除原有国营剧团外,民营剧团不断涌现);演出场次大幅度增加的特点。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上演的大剧场舞台剧作品达40余部,总演出场次近3000场;小剧场作品仅北京、上海两地新作产量合计达70余部,新旧剧目总演出场次更是突破6000场。舞台剧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不容乐观的是,尚处于市场化初期的舞台剧,在盈利方面仍处于微利行业,“不演不赔,小演小赔,大演大赔”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尽如人意的票房令大量剧团很难确保成本回收,首轮演出能够收回成本的剧目在行业中并不多见,能够真正实现盈利的剧目更是少之又少。
《女神·西王母》将其定位为魔幻、时尚,迎合了新时代的精神,适应了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女神·西王母》将西方舞台剧的经典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一反大型历史题材剧的大道具、大排场、多人员参与演出的传统模式,融合台湾独幕剧、简约剧的成分,将舞台剧的制作过程集中在艺术创意、视觉效果、人物造型以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上,减少了演员、道具等舞台要素的过剩投入,整剧只需30人参与演出,在国内同类题材舞台剧中也实属开创。同时在文化产品向外输出时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女神·西王母》从动漫人物造型出发,紧抓青年一代的文化需求,并将中西方传统音乐,摇滚乐、电子乐等现代音乐,花儿、秦腔等地方性音乐的艺术形态融为一体。在舞蹈形式上,采取蜚声国际的台湾“云门舞集”特有的惟美主义表现形式,与街舞、拉丁、踢踏等现代流行舞蹈形式相结合,巧妙地融入现代光影技术,渲染神秘、梦幻的情景,借助舞台空间打造人间仙境,搭建了一条联通古今的时空隧道,通过传统与现代美的结合展现出西王母传奇、惟美、感人的故事。以造型的互动、音乐的互动、舞蹈的互动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海峡两岸共造中华女神形象,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记者:市场是您所关注的,但我知道,您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个。
赵小玲:是的。打造这部剧目,还有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意愿。虽然大陆与台湾文化一脉相承,都属中华文化。但长期以来的文化割裂,造成今天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各不相同。“西王母”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符号,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传入台湾,她的善良、智慧、和平、正义,已成为经历了战争苦难的台湾民众的精神寄托。目前为止,台湾已建成200多座王母庙,西王母信仰在台湾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泾川县作为西王母文化的发源地,每年有着大量的台湾民众和团体,到泾川旅游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由泾川县委、县人民政府投资由台湾著名导演吴兴国执导的歌舞剧《女神·西王母》,正是体现这一思想。
吴兴国导演被誉为传统戏剧艺术发展与创新掌旗的先锋人物,是台湾京剧、舞蹈、影视演员、剧作家与导演于一身的剧坛奇才。1986年吴兴国导演在台湾创立当代传奇剧场,导演并主演多部源自莎士比亚经典的京剧作品,多次应邀到英国皇家剧院、法国亚维农艺术节、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等地演出,丹麦的欧丁剧场大师EugenioBarba认为吴兴国导演不仅撼动了本身的传统,也撼动了欧洲莎士比亚传统。吴兴国认为,“近一百年来,舞台艺术发展迅速,应该了解年轻人关心什么。《女神·西王母》中,在服装、舞台、多媒体等方面,更多与当下时尚元素相结合,去呈现一些天真的、青春的东西。在当下这个时代,舞台剧需要找到一个可以让本身发挥的表演空间,而神话故事越久远,发挥的空间就越大。中国传统剧就是集歌舞于一体,因此在剧中融入戏曲元素,设计了一套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去呈现古代的历史。歌舞剧的好处,一方面是借歌曲将爱情故事的意境很好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舞蹈可以把空间变得更宽广、更活泼,节奏更灵活。”这种具有国际视野和对传统歌舞剧推崇的新模式,以跨界、跨文化、多元融合的方式,为其赋予更加多姿多彩的时代意义,从而推动“女神·西王母”品牌的跨界交流。
打造“女神·西王母”文化品牌,提升泾川文化形象
记者:您认为泾川县投资打造这部剧目,能够在哪些方面获益?
赵小玲:泾川县人民政府,怀揣“小县城、大胸怀”的产业结构发展梦想,通过打破以传统旅游业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旧模式,和省文化产业集团、北京专业的文化公司进行合作,并得到北京大学的全力支撑,同时凭借台湾、甘肃品牌剧团的优秀班底,从打造“女神·西王母”文化品牌入手,深入考察泾川“西王母”文化资源的优势,提炼“西王母”传统文化资源中具有创新价值的文化要素,重塑“西王母”形象,形成“女神·西王母”文化品牌。泾川县人民政府通过合力打造精品歌舞剧《女神·西王母》,使“女神·西王母”的品牌形象能够深入人心,并走出国门,得到国际社会对泾川作为西王母文化发源地的文化认同。同时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跨越区域限制,整合社会资源,协同在国内有“西王母”文化典故传承的地区,共同打造中华女神文化,再次提升泾川“女神·西王母”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记者:记得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女神·西王母》不仅是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肩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
赵小玲:是的。西王母是集智慧与女性美于一身的华夏女神,所以“女神·西王母”的文化形象中蕴含着“女神”和“王母”两大系列品牌。年轻时的西王母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同时她又掌管瑶池,是青春之美的象征,即“女神”。中年时的西王母具备长寿之美、和平之美、团圆之美、母爱之美的神恪,是“真”、“善”、“美”典型形象的代表。由于西王母的形象包含女性人生中最美好的两个阶段,所以“女神”和“王母”两大系列品牌衍生产品的推出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例如:通过“女神·西王母”文化品牌的塑造,结合泾川当地无污染的优质水源,推出以“女神”、“王母”为品牌的矿物质水及传统特色小吃。
以“女神·西王母”为文化品牌,打破泾川的地域限制,利用全省的优势资源,协同甘肃省其他地域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对美的追求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诸如甘肃张掖境内储藏的大量昆仑玉、祁连墨玉、彩色宝石等矿产资源,邀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设计团队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结合中国“儒”、“释”、“道”等多种文化,推出“和平”、“团结”、“长寿”、“女神”、“青春”、“母爱”、“团圆”、“自然”等八大系列具有心灵慰藉意愿的女性珠宝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将与金融产业对接,在新的一轮经济改革中,西部地区所推出的“女神·西王母”系列珠宝将充当新的金融保值衍生产品,并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在金融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的平台。
记者:这个剧今后怎么向全国推广?
赵小玲:《女神·西王母》被列入全国政协、统战部、国资委授权于民族贸易促进会组织的55个少数民族《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公益活动,将在海峡两岸名校巡演,作为“女神·西王母”文化品牌的推广重点,为新型企业和转型企业提供一个有主题模式的新传播载体,这种广告载体一方面可以减少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巨额广告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将产品直观展现在消费者的面前,使消费者得到真实的愉悦体验,并将“女神·西王母”的美好形象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女神·西王母》创造了一种新的广告模式,真正实现了投资方与企业之间的双赢。《女神·西王母》的跨界发展,为当前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实质化、人性化、主体化、专业化、跨界化、平台化发展的新视角。
赵小玲简介: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纳税人报社长、总编辑。多次接受央视、中国文化报社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采访,发表数十篇重要文章,引起广泛影响,许多文化产业方面的重要观点被国家有关部门、学术团体和地方政府采纳。2009年策划出品电影《孟二冬》,荣获当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并列入建国六十周年50部献礼片。2013年任电影《卓尼土司》总宣传推广、总策划人,现已拍摄制作完成。2014年任电影《野马》总策划、总制片人。
主创人员参加媒体见面会。
剧组工作人员正在装台。
《女神·西王母》剧照。
《女神·西王母》剧照。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