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彦仓赵晓燕
干净整洁的社区道路、环境优美的绿化小广场、健身娱乐的老人、传递正能量的好人墙、温馨安静的图书室、热情服务的工作人员……这是11月20日,记者在泾川县东街社区看到的一幅和谐有序的画面。
社区是服务城市居民的最小单元。据了解,东街社区共有商业门店630个,居民1.7万人,人口相对稠密。如何让社区小单元焕发新活力,拉近与居民的距离?东街社区从服务群众的小处着眼,小事入手,今年创新推出“四创连四线”工作模式,零距离服务居民群众,全力打造“服务型”社区。
创新惠民路径,架起“党群连心线”。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帮百家困、解百家难”的“四百”主题活动,建立帮扶对子93个,发放民心联系卡900多张,为居民解决了小区卫生保洁、供暖、排污不畅等突出问题。
创设服务平台,扩大“资源整合线”。
加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统一设置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低保等服务窗口。同时,整合辖区各类资源,设立了“365”爱心服务站,建办了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流动儿童之家、图书室、残疾人康复中心,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创优人居环境,筑牢“文明和谐线”。
社区实行人口网格化管理;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设立环境保洁、治安巡逻示范岗;开展“文明市民”、“社区好人”等评选活动,弘扬新风正能量,促进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创建和谐社区,构筑“文化惠民线”。
为了让居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社区设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建办了社区离退休干部活动室,组建了社区中青年健身队、聚乐园文艺队等文化活动队伍5个,创作储备精品节目27个,坚持社区楼院每月开展一次主题会演。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参加广场舞、太极拳等“晨舞晚练”活动,营造了和谐友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通过“四创连四线”工作模式,进一步拉近了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的关系,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促进了社区文明和谐。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