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泾川讯(记者李玉成赵永刚)曾经“雁南飞”如今“凤还巢”,泾川县开展的“返乡手拉手、共筑小康梦”活动两年来,已有120余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兴办各类经济实体150多个,领办产业园区45个,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泾川县每年大约有10多万人外出务工、经商、创业。该县一方面在扩大劳务输出做大劳务经济的同时,另一方面鼓励全民创业,并开展了“返乡手拉手、共筑小康梦”活动,引导鼓励外出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努力探索“劳务输出——积累资金技术——返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良性循环路子。
为了“引凤还巢”,县上建立在外成功人士联系信息名册,采取发放《致在外成功人士一封信》、电话沟通、登门拜访、网络联系等形式,积极联系沟通,向他们通报县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展规划、发展项目,征求他们的意愿,对接帮扶项目,动员他们带资金、带技术回乡投资兴业,支持家乡发展。
今年32岁的马海军是泾川县太平乡寨子洼村一位回族青年,2002年他从泾川一中毕业后跟随同乡到了河北省沧州市,进入了一家活塞厂铸造车间干起了浇铸工,随着工龄的增长和技术的熟练,工资报酬也一度由3000元涨到了7000多元。2013年底,马海军回老家过春节,乡村干部上门给他送上了《致在外成功人士一封信》。一封信,让马海军心动了,他决定在家乡创业。他把打工积攒的20多万元拿出来,县上给他协调了贴息贷款,他筹资200多万元,发展起了肉牛养殖。目前,他的养殖公司肉牛存栏量达到了80多头,自己尝到养牛的甜头后,还带动7个贫困户发展起了养牛产业。
“每年我都会收到《致在外成功人士一封信》,家乡的发展环境变了,我也想回家乡创业,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为家乡做点事。”玉都镇李胡村现任宁夏良朋工贸公司经理王永红回乡后,投资1500多万元,在李胡村建起了绿城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果蔬气调库,并建办了180亩红富士苹果种植基地。李胡村,这个原本没有果品产业的村子,在他的带动下发展起了果品产业。
县上还专门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开辟了“绿色通道”。在资金、用地、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解决创业难题,让回乡创业的“金凤”扎了根、铁了心。红河乡田赵村个体老板赵锋返乡创业建办养鸡场,乡上给他协调了贷款,流转了土地,配套了养鸡场的水、电、路。他逢人就说:“没有家乡的好政策,我不敢回来,也不敢铺这么大的摊子”。
与此同时,该县按照“一个民营企业联系一个贫困村,一名成功人士联系1-3个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模式动员返乡的成功人士主动与贫困村、贫困户“联姻结对”,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寻求致富门路,解决吃水、行路、上学、看病、就业等实际问题。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