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泾川:乡村舞台“火”起来

来源:平凉日报 2014-11-13 18:5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赵永刚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每天晚上7点,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的妇女们吃过晚饭,便准时来到村乡村舞台,在欢快的旋律声中拉开她们广场舞的序幕。

今年以来,泾川县抢抓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把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以乡村舞台建设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载体和机制,乡村舞台建设“舞”出了新气象。

舞台靓起来

2010年前后,位于泾川汭河川区的汭丰乡郑家沟村群众住着土坯房,守着几亩薄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读书看报学技术,唱戏跳舞听歌曲,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去县城才能享受到。

现如今,郑家沟的群众种上了大棚蔬菜,住上了小康屋,村上建起了乡村舞台。谈到村上的变化,村民单存贵说:“前几年,我们村贫困落后,大伙花钱靠卖粮,娱乐不是拉闲晒太阳,就是在家看电视。想自娱自乐一下,一没地方,二没设备家当,三是攒不起班子。现在好了,村上的大舞台修得又漂亮又实用,还办起了农家书屋和健身广场、文化培训室……”

当群众住上了小康屋、走上了柏油路,手中有钱了,物质上“小康”后,精神上也要“小康”起来。为了让群众活动有场所,县上加强乡村舞台的“硬件”建设,并要求把乡村舞台建成“乡乡有风格、村村有特色”的“风景”。在党原乡高崖村曲径通幽的深处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小康屋,亭台廊榭的中心花园,气派美观的乡村舞台,古色古香的皮影戏社,高标准配套了农家书屋、农民培训中心、老年活动室……

和高崖村一样,泾川县的乡村舞台建设一开始就站在了规划的“高处”。但资金从哪里来?该县建立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双联帮扶、社会捐助“四位一体”的筹资方式,积极整合财政扶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村级服务场所建设等项目资金1220多万元,高标准新建了集乡村舞台、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村文化陈列室、老年活动中心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68个。

机制活起来

机制活、机制新,乡村舞台建设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抓手。

在乡村舞台建设中,泾川县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将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行政村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基层文化建设主要载体,依托各自优势,在项目、资金、设备、人才培训上给予支持。

建立联动机制,把乡村舞台建设作为双联行动的一项主要任务,由各联系领导和联村单位负责,积极为联系村争项目、争资金、配设施、搞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并坚持把乡村舞台建设同文化惠民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结合起来,突出地方特色,调动了当地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乡村舞台建设还要培养一批“乡土人才”,为此该县把乡村舞台建设与深度挖掘整理、传承保护优秀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健全激励机制,大力培养民间刺绣、剪纸、面塑、砖雕等乡土人才、民间艺人。全县共培养各类乡土文化骨干30名,文化能人20名,文化艺术人才162名。

群众动起来

乡村舞台就是要把群众的精、气、神提起来,让“草根明星”走上他们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真正成为“主角”。

在乡村舞台建设示范点,每个点都有特色,都有他们的“名角”。在党原乡坷老村,自乐班的锣鼓震天响,字正腔圆的秦腔吼起来;在高崖村,翻转的皮影人,把真人的动作惟妙惟肖地展示于聚光灯下;在玉都镇康家村,一个个农村妇女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秀”起了广场舞……

乡村舞台如何使其发挥“戏台”作用,引导群众“唱起来”;发挥“擂台”作用,引导群众“赛起来”;发挥“讲台”作用,引导群众“学起来”?

泾川县积极探索自发式、互动式、输送式、辐射式等农村文化活动的新模式,丰富乡村舞台建设的内涵。引导民间社团,把党的富民政策、农村发展变化等编成快板、小品等节目,定期展演。利用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开展春节社火表演和篮球、乒乓球比赛活动,举办秦腔大奖赛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周”。依托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培训活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各类创评活动于乡村舞台建设之中,开展了“和谐五星”、“十大孝子”等评选活动,对全县7869户“和谐五星”户、20名“十大孝子”进行了表彰命名。在村组设立了星级党员、“十大孝子”、“好媳妇”等先进模范事迹评比台,树立了典型,传递了正能量。

平凉15家农民合作社入选国家级示范社

本报讯近日,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公示了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全国用水示范组织名单,平凉市崆峒区福霖种植专业合作社、庄浪县裕源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泾川县正丰果蔬专业合作社等15家农民合作社成为国家合作社示范社。

近年来,平凉市围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1655家、合作社联合社2家,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服务业、手工业等多个领域,从单纯的种植、养殖向仓储、加工、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合作延伸。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7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69家。合作社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马永锋)

新闻推荐

为了棚户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柳王村发“菜”记2014-11-28 18:53
评论:(泾川:乡村舞台“火”起来)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