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谚云,羊马年好种田。今年难得的几场春雨,催启了全市春耕生产大幕。一年之计在于春。4月9日起,报社派出采访小分队,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示范果园、走进蔬菜大棚、走进美丽乡村、走进植树播绿的现场,通过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春季农业生产情况,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江冠洲李晓明/文
杨昕/图
农用三轮车沿着两排果树中间的黑麦草地带缓缓前行,站在车上的两名工人各持一个水管喷头给黑膜地上的果树喷洒农药,扇形的水雾在夕阳映照下显得剔透晶亮。
“以前我们背着喷雾器给果树喷药,一天喷不了几亩地,现在使用机械喷药既省力又省人。”4月9日下午三时许,在泾川县玉都镇李胡村果园地头上,果园的主人马正兴的儿子马荣荣向记者介绍这片示范园的情况。
李胡村果园是玉都镇李胡—下坳现代果品产业园区的一处果园,也是全县7处矮化密植设施栽培示范园之一。去年,当地果园大户马正兴在县上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等项目扶持下,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350亩果园,建成了这个家庭农场。
这片果园集中展示了当下果园管理的最新技术。县果业局副局长李永伟指着果园里悬挂在水泥立柱半腰上的黑色软管说:“这肥水一体化滴管设施,在浇水施肥方面不但节省人力、节约成本,还能有效提高肥水的利用率。”不远处,一个个高高竖立的机械化防霜机格外抢眼,李永伟介绍说:“以前霜冻灾害把果农害苦了。如今果园里安上这些防霜机后,风扇叶片产生的气流强大,可保证50米范围内果园不受霜害,这也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技术。”
2011年以来,泾川县按照“矮化密植、宽行窄株、设施栽培、肥水配套、生态有机”的建园标准,示范推广树下黑麦草保墒增温,高光效树形修建,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控,机械化防霜、除草、打药等技术,最大限度体现矮化密植园节本省工、高效高产的优势。
“这两年,乡上积极引导当地果园大户流转承包果园502亩,建办了家庭农场2个,以家庭农场为核心,吸纳235名果农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对园区实行统一科技培训、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农资服务、务作管理的‘五统一\’模式,保证了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落实。”玉都镇镇长吕永发说,“以前一个人只能管理3亩园子,现在1000亩的园子有10个人就够了。流转了土地的农民每亩地净收入400多元不说,还可以腾出手来做生意或外出务工。”
“我当过两年兵,复员后到北京、苏州打过工,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在自家农场带人搞果园管理,再也不用去外面瞎闯了。”今年27岁的马荣荣自豪的对记者说,“县上不但在项目资金扶持上给予了倾斜,在肥料、农药、地膜补贴方面也支持很大,今年进入全面挂果期,矮化密植果园的前景好着呢。”
4月9日,在泾川县玉都镇李胡村,果农正在果园内实施田间管理。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