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做加·做减·做乘

来源:平凉日报 2015-07-28 18:26   https://www.yybnet.net/

火电需求全面下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建材企业销售不畅……一组组负增长的数据,让平凉市工信委主任程斌杰的眉头越皱越紧。

煤电是平凉市主导产业,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二。而今年以来,这位“老大哥”的表现却差强人意,部分指标的下滑甚至很大:至4月底,全市发电量同比下降30.88%,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

就是在煤电产业表现如此不佳的情况下,全市前4个月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3亿元,同比增长1.9%。这个微弱增长来之不易,也反映出平凉市多年来调结构、保增长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加减乘混合运算求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和方法。

做加法,市场主体、经济总量、新项目增加,产业链加长

记者从平凉市工商局获悉,今年1至4月,全市新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3576户,累计达到7.65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7.8%;新增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769户、2604户和203户,同比增长83.1%、-0.18%和3.05%,累计达6414户、68074户和2030户,同比增长41.87%、20.42%和35.79%。新增从业人员1.13万人,同比增长14.94%,累计达到20.19万人。

新增私营企业同比增长超八成,私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超四成,平凉的“小老板”大量增加了,这表现出的是一种能量的迸发、信心的释放,更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响应。

在众多私营企业中,有电子商务企业42户,他们把发展方向瞄向了最前沿、最具挑战性的新领域。目前,在平凉,P2P、O2O对大家并不陌生,广大网民除了上淘宝、京东挑选自己中意的商品,在本土化网上交易平台买蔬菜、粮油、水果也已成为风尚。

在“老大哥”煤电主导产业萎缩下滑的情况下,平凉市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棉纱、医药制造等“小弟”产业,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

在平凉中电科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设备正在安静地切片。该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企业,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制造,目前具备180MW晶体硅切片生产能力。他们积极投身金太阳工程,建成了年设计320万KWH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据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昌明介绍,光伏电站自2013年6月并网发电以来运行正常,2014年实际发电337万KWH。

位于平凉工业园区的甘肃康博丝特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260吨/年高温碳纤维隔热材料生产线、10万立方米/年海洋浮力补偿系统材料生产线,打破了欧美等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公司自投产以来,产品供不应求。

新能源、新材料增加的不仅是平凉的GDP,更成为平凉工业经济的新生力量,保增长的中坚力量。而传统产业中的非煤电产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历练,终于不负重望,迅速进位,为补充煤电产业下滑出现的缺口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肃虹光电子、甘肃红峰机械、甘肃太爱肽生物工程、平凉宝马纸业、泾川天纤棉业等企业均保持了正常生产和适度增长。

经济形势整体低迷,但上项目的热情并未锐减。在崇信县鑫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近30台工程机械和车辆来回穿梭。据了解,这个总投资2.35亿元,占地91亩的新型建材项目以电厂的废料——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为原料,投产运行后预计年产成品材料70万立方米,可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1000万元,同时对于减少运输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平凉市今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856项,总投资1940.7亿元,1—5月实际完成投资203.9亿元。

对传统煤炭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越来越长,煤制甲醇、二甲醚、醋酸、醋酐、甲醛、烯烃、合成氨等产品的开发已列入蓝图,部分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

做减法,减少能耗,减轻企业负担,减掉落后项目

平凉市有4个大型火力发电企业,这些企业输出的是清洁能源——电,而消耗的是传统能源——煤。这一产业格局使全市能耗指标长期居高不下,为了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全市各行各业攻坚克难,从一点一滴做起,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商业与民用、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近日,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窑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水泥窑台时同比提高12t/h,熟料实物煤耗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熟料3天强度提高1-2MPa,出篦冷机熟料温度降低30℃,入窑熟料分解率提升到98%,三次风温较改造前提高近70℃。窑头电收尘改袋收尘后,粉尘排放浓度降到20㎎/□左右,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本次改造主要是对预热器系统、窑尾电收尘、煤磨罗茨风机、煤磨选粉机和篦冷机等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尤其是在预热器系统优化中,针对分解炉煤粉燃烧不完全,生料分解率偏低,系统阻力偏大等问题,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在线式旋流预燃管道式分解炉技术,对分解炉增加大蜗壳预燃室,并将预热器C1级旋风筒改造为双出风旋风筒,进一步提高了C1分解效率,降低回灰带走热损失,该项技术为国内首家应用。

像祁连山公司这样,从细微处入手,改造提升,减少能耗的事例还有很多,一个企业能耗减少一点点,全市的节能任务就能圆满完成。

说起造纸业,许多人马上就会想到环境污染。由原平凉市雪竹造纸厂和原平凉市包装纸板厂整体改制而成的平凉市宝马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能成为周边地区惟一幸存下来的造纸企业,与他们多次进行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是分不开的。2011年10月,公司碱回收和中段水环保综合治理项目通过了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甘肃省环保厅、平凉市环保局的联合验收,表明该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达到了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生产的“雪竹”牌卫生纸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销往北京、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内蒙、湖北、宁夏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崇信县从2012年开始,就着手关闭产能落后、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非煤矿山,当年关闭砖厂、砂厂12户,2013年关闭1户,2014年关闭6户。企业关闭后均进行了复垦、砂坑回填或生态治理,恢复了取土山体的植被,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在全市范围内,已淘汰关闭实心砖生产企业70户,转产升级改造共104户。

平凉市从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入手,通过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关停拆除城区小锅炉112台。大金山水泥公司、崆峒水泥公司、静宁水泥公司、庄浪县荆山亚麻公司等24户企业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按照国家、省上淘汰落后产能及关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全部予以关闭。“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淘汰水泥、铁合金、淀粉等落后产能90万吨,羊皮100万标张,实心粘土砖3.57亿块标砖,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奖励资金5386万元,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消耗,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

减少能耗练强了企业的“内功”,而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经营更轻松。今年平凉市本级共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6项,市县级政府部门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27项,精减14.8%。市本级累计取消调整和下放非行政许可事项67项,七县区共取消调整133项。

做乘法,乘政策东风,推进资源循环化利用、聚集发展,发挥乘积效应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平凉人首先要乘的是政策的东风。

平凉作为革命老区、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综合开发区、陇东国家级能源基地、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以及甘肃区域发展战略“两翼齐飞”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相对富集,产业优势突出,发展环境优越,政策机遇良好。

作为能源开发的重头戏,2015年全市确定500万元以上的能源项目共66项,概算总投资1049.2亿元。规划到“十三五”末,火电装机力争突破1000万千瓦,煤炭产量达到4000万吨以上,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国家级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框架初步形成。通过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着力构建煤化工、煤电热、煤电冶、煤电材四大产业体系。

在一个时期,采煤、发电、采矿所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采矿废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曾是平凉的一大害,许多老煤矿旁边都有一个“矸石山”,既占地方,又影响环境,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循环经济的发展,工业技术的革新,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平凉海螺水泥公司日产2×4500吨干法熟料生产线、华煤集团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制砖项目、新世纪建材年产2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及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等一批重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年利用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采矿废石等工业固废220万吨以上,将工业固废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在农业领域,平凉循环经济也已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泾川县牛、猪、鸡存栏量大,形成了对各种饲料的刚性需求。为此,该县引进了上游企业——兰州正大有限公司,于2013年建成了饲料厂。不仅对泾川及周边地区的豆粕、葵粕、菜粕、油粕等予以消化利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泾川县旭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运行近10年以来,生产的熏鸡、驴肉、牛肉罐头和冷冻猪肉、驴肉、清真冷冻牛羊肉等三十余种产品深受市场欢迎;雨润集团泾川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肉鸡年屠宰量达3000万只;泾川肉联厂作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量达15万头。养鸡场的副产品——鸡粪,也被泾川县丰农有机肥料厂、绿源有机肥料厂加以利用,生产成了有机肥。

“建强园区、引强入园、聚集发展”,平凉市按照这一思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循环化改造力度,目前,华亭、平凉、泾川工业园区(集中区)被列为省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灵台、崇信、庄浪工业集中区被列为省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4年,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入园企业达到385户,实现工业增加值30.69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6.7%。大部分非煤工业入园发展,为循环经济与主导产业互融共促、发挥乘积效应搭建了有效平台。

平凉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1年,平凉市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全省14市州中惟一获得这一命名的市;灵台、泾川县被命名为全国绿色名县。全市共有11个乡(镇)获得了国家级生态乡(镇),31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174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称号。

2013年,平凉市又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目标,围绕循环、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大力培育生态型产业,努力形成生态型经济发展格局。

新闻推荐

变迁·变局·变革

...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携手共筑小康梦2015-08-10 18:25
猜你喜欢:
评论:(做加·做减·做乘)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