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红梅
10月8日早晨,记者初见到灵台县独店镇果树服务队队长冯惠忠时,他正在姚景项目区给果农讲解苹果采摘后果园管理技术,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一身简朴的衣着,打眼一看,显得有点“土气”,和普通农民没有多大的区别。
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甘肃省林业学校的他,先在关山林业总场工作。随后调回到家乡灵台县,开始了与苹果树“打交道”的生活。
冯惠忠亲身经历了灵台“过山车”式的苹果产业发展历程,2007年,灵台县新一轮的苹果产业起步,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他带头在自家地里栽植了5亩苹果。在落实果园面积时,冯惠忠上门给群众讲解长武、静宁等地苹果种植的成功经验,并建议镇上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
随着果园面积的不断增大,他下定决心,要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为乡亲们栽下“致富果”,决不能让苹果产业在自己的手里出现“第四落”。
从此,冯惠忠和果树服务队的成员每天早出晚归,每人一辆摩托车,一把剪刀,不管寒冬酷暑,都到果园里手把手指导果农剪树、拉枝、施肥,防病灭虫,疏花疏果。
“冯队长带领我们夏天顶着烈日在果树地里环割、拉枝,因为气温越高,枝条越柔软,环割、拉枝的效果越好。冬剪时,涂抹剪茬的愈合剂冻成固体挤不出来了,我们每人提个小火炉给愈合剂加温。”果树服务队队员薛存军向我们讲述起果园管理的细节。
平均每年有300多天奔走在全镇各个果园里,为果农们答疑释惑,果农们都说,冯惠忠的讲解“听得懂,看得见,很实用,见效快。”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学习果园管理技术,凡是关于果树管理的培训冯惠忠都参加,累计阅读果树技术管理书籍200多册,对于学习到的新技术,他先在自家果园里试验,试验成功了再向群众推广。过硬的果园管理技术使得他在全县果树种植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冯队长可真有‘几把刷子\’,去年我家果园的叶片上出现了斑点,我给冯队长打了个电话,他就来到我家地头诊断并开出了‘良方。”果农夏小明说,凡是遇到果园管理的难处,一个电话冯队长就帮他把问题解决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了解,独店镇果树栽植面积从最初的2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52万亩,从当初的小树苗成长为已有收益的挂果果园。
就在中午采访临近结束之时,冯队长的电话响起,是果农咨询病虫害防治的,他骑着摩托车又急匆匆赶往果农的果园……
新闻推荐
省文博会平凉市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现场签约6项合同引资6.63亿元
...
灵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灵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