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海凤曹鹏伟
“走,到公司培训去!”2014年12月25日,天刚大亮,灵台县中台镇安家庄村的菜农王晓红开着自家的“面包车”,赶到了位于中台西川的灵台西北农业科技公司,参加镇上在这里举办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在这里学习原汁原味的‘寿光技术\’,大家积极性很高,你看,还有比我早到的!”
中台镇作为灵台县的蔬菜种植大镇,为了提高全镇的蔬菜种植科技化程度,镇上依托招商引资建办的西北农业科技公司,组织全镇的镇村干部、农民技术员、温室种植大户在公司“寿光模式”的温室内进行为期4个月的轮训,从蔬菜幼苗定植到收获,让大伙把整茬蔬菜的种植技术从头到尾过一遍手。
九点钟,培训正式开始。
“今天安排学习西红柿蘸花……”在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菜农们俯身在嫩绿的西红柿苗上忙碌。
“药要涂在花柄处,要涂的均匀……”技术人员边说边示范,大伙也边听边实践。
忙碌的间隙,王晓红还掏出自己随身带着的“技术小本”记下技术要领。他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好啊,用心听,上手学,理论配实践,这些天学到的东西很多。”
集中学习,分组实践,操作过程中有不懂的也可直接向技术人员询问,甚至还有好些菜农将自家种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带到“课堂”上。当然,这其中最忙的还属西北农业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周兴学,从12月1日培训开始,他每天早晨8点多到棚里,几乎一整天都忙碌在菜棚里,大伙一声“周技术”,他便不停地解惑答疑。
菜农张安勇是作为杨村村的蔬菜大户代表被选拔参加这次培训的,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他深有感触:“原来咱种西红柿,苗子栽上后就撂下自个长,不这么精细的蘸花,也不疏花疏果,枝上长几个算几个,大的像拳头,小的像葡萄,没人家管的精细,也卖不出好价钱,这一学才知道差距在哪儿……”
转眼就到了中午时分,离家较近的几个村里的菜农开始回家吃饭,像王晓红他们离家远的,干脆蹲在地头,拿出带来的馒头就着榨菜当午饭。杨村村的张安勇虽然离家近,但他却不忙着回家吃饭,而是赶到自家的蔬菜棚里,忙着卷保暖被、开通风口、浇水。张安勇笑着告诉记者:“培训忙活两不误嘛,再说得趁热打铁把学到的技术带回自家棚里呢!”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灵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