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富强曹鹏伟
灵台,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灵台县把发展产业助农增收作为***、持久脱贫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探索出“寄养代繁”、农户繁育、企业育肥、海升模式等发展牛果产业的“一池活水”,有力地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考量***精准脱贫工作好不好,就要看看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脱贫的群众多不多。”灵台县委书记刘凯认为,只有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缺少收入来源和造血功能不强的深层问题。
今年46岁的杨存宏,是百里乡杨新庄村任家坡社的一个贫困户,活了大半辈子的他,相继搬了两次家——从山上搬到山脚,再搬到宽阔的川地。今年,在乡上实施的移民搬迁工程中,他又一次告别了住了20多年的土坯房,搬进了160平方米的小洋楼。
“去年盖房花了18万元,贷了13万元,这都不是事,现在政府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力度这么大,咱怕啥?”杨存宏说:“去年3头牛全卖给秦宝牧业公司,卖了1.8万元,农户繁育、企业育肥让我们多了‘赚头\’,今年计划再贷些***贷款,再多养几头牛。”
杨存宏口中所说的“农户繁育、企业育肥”模式,即政府对各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和养殖农户免费提供冻精冻配秦宝牛,所产犊牛达到收购标准后,秦宝牧业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标准全部收购,在此基础上,政府、企业再各自给农户补贴300元。由于收购价格高、中间环节少、政企补助多,每头犊牛农户可净增收2400元。
“寄养代繁”模式是该县发展牛产业的另一创新。该县畜牧局局长姚德忠告诉记者,“寄养代繁”模式就是针对有养殖基础和技术但因肉牛品种不良导致效益不佳的贫困户,先由其申请3年期5万元小额贷款汇入合作社,合作社作为押金交秦宝牧业公司,由公司提供3头带犊良种母牛交农户寄养,产犊归贫困户所有。3年内,3头母牛可产犊6头,所产犊牛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标准全部收购,每头按7000元算,贫困户每年可增收1.4万元。从去年5月份开始,“寄养代繁”模式在该县全面推开,相继为617户农户免费投放基础母牛。
而百里乡曹家沟村贫困户李小灵则走的是另一条“合作”的路子。李小灵觉得发展牛产业前期投资大,信息不足,他去年申请了3年期5万元***贷款,把贷款汇入合作社,由合作社作为股金入股秦宝牧业公司,由公司按不低于8%的年收益分红,仅这一项,李小灵年收益分红可达4000元。
什字镇姚家沟村曹玉宝先行一步,租赁土地512亩,建起了海升模式矮砧密植优质红富士苹果示范园,“省水、省肥、省地、省人工,还早挂果、早见效,矮化苹果将来才是苹果产业的主流!”曹玉宝信心满满地说,他还计划利用3年时间,把矮砧密植优质红富士苹果示范园规模发展到1000亩,并利用自己组建的专业经济合作社,将当地的零散小户和贫困户组织起来,走抱团发展之路。据了解,在此带动下,去年该县挂果园面积达到10.4万亩,果品产量达到9万吨,实现收入3.6亿元,其中8365户贫困户户均苹果产业增收达到3800元。
灵台探索出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助推全县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支撑,去年,全县扶持贫困户养牛5092头,栽植果树1.2万亩,种植蔬菜266亩,输转劳务1.24万人,流转土地6180亩,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775.6元。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灵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