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富强曹鹏伟
在灵台县邵寨镇,有这样一个“女汉子”,她一手经营饭店,一手开办养殖场,成为乡亲眼里的致富能人。
2月28日,当记者走进她经营的饭店时,她正忙着招呼客人,说明来意后,快言快语的她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讲述了她不同寻常的创业经历。
她就是徐杰琼,出生于湖北宜昌,19岁开始了打工生涯。21岁时,她在陕西渭南一家饭店和工友王小龙相识、相恋,2001年步入婚姻殿堂。
初到婆家,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结婚买衣服、摆酒席的钱都是找别人借的。“穷不可怕,只要有勤劳的双手,生活就可以好起来。”她和丈夫都是勤快本分的人,徐杰琼对未来很有信心。
徐杰琼结婚第二年,她从娘家借了2万元,和丈夫在娘家那边开早餐店,虽然累了点,但收入也好,一年下来净赚4万多元。
初尝创业甜头,徐杰琼又瞅准了另一条致富门路:利用娘家附近的废弃造纸厂,开办养猪场。她用开早餐店赚来的4万块钱购进45头猪仔,开始在养猪上大干一番。但这一次碰了壁,由于养殖技术不足,经验欠缺,导致7月龄大的猪不能出栏,加之行情不好,2003年,血本无归,一下子把她的心情打入谷底。
天生好强的徐杰琼经过一番思考,开始重操旧业——做饮食生意。没有本钱,她又四处张罗,凑够了2万元,回娘家开了一家中餐店,丈夫在后厨炒菜,她负责在大厅收账和打扫卫生。
直到2006年年底,在回婆婆家过年时,婆婆体弱多病,身体大不如前,丈夫决定留在老家发展。这使徐杰琼陷入两难境地:回老家发展就意味着放弃娘家那边的大好局面,不回来,他们又照顾不上婆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徐杰琼决定在丈夫家另起炉灶。她回头把原来的中餐店转让,又贷款8万元,在婆家所在地灵台县邵寨镇街道开了一家饭店,由于丈夫当厨师多年,加之店里服务周到,2007年开始,4年时间净赚50多万元。
看到饭店生意趋于稳定,不服输的她又想着建办一处大型养猪场。“养猪时候赔过,心里老觉得不甘心。”要强的徐杰琼想继续尝试。
2010年,她找了一处背风向阳的地方建起了养猪场,先期投资多达49万元。几年忙碌下来,生意随着行情有赚有赔,但总体来讲,还是赚了一些。
虽然手头宽裕了些,家里添了很多新的东西,包括一辆越野车,但徐杰琼还有更大的目标:“想继续维持好饭店生意,把养猪场规模再扩大一些,争取在县城买一套房,专供孩子念书。”
在“女汉子”徐杰琼心里,创业永远在路上,没有止境。她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带动更多勤劳的姐妹,共同奔上小康之路。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