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静霓
每个创业成功的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2003年,怀揣创业梦想,李根平注册了自己的个体企业。没有资金、没有人脉,一间10平方米大的房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一盒修电脑的工具,李根平就靠着这几样不起眼的“硬件”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修电脑、装系统这就是公司的全部业务。那时候装一个电脑操作系统50元,李根平很开心干这种活,一会儿就能搞定。
就这样靠着每次赚的50元,日积月累,李根平进了第一批货——1台联想电脑。对这台来之不易的电脑,李根平感到弥足珍贵,害怕丢掉,晚上就住在店里。直到现在,李根平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冬季,店里生着火炉,晚上没封好炉火煤烟中毒,醒来后的李根平一睁眼就先看电脑在不在。
做了5年电脑业务后,李根平开始了经营方向的转型。2008年,李根平逐步涉入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领域,主要做财务信息化应用产品。
转型之后的创业更加辛苦。
不懂财务、不懂实施。李根平从头学起,一边学、一边做销售,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没有订单,送上门的只有一张张交费单,电费、水费、房费。最让李根平遗憾的是以前的员工不愿意学习新知识相继离开公司,李根平叫来家里人每天去商铺密集的地方发资料、收集名片,回来以后打电话联系业务。因为没有业务收入,公司的周转费用都要借钱维持,家人和朋友投来质疑的眼光,有人劝他:“你干的事听着很有科技含量,挣的钱还不如卖早点的。你有手艺要不去给别人打工吧!”
就在这么窘迫的情况下,李根平也没想过要放弃,他抛开外界的一切干扰,仍然外出参加培训、坚持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半年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终于迎来了转型后的第一张订单。
为了让第一张订单顺利成交,无论从价格还是服务上李根平都给客户最大优惠。对方员工会计专业能力不达标,硬件配置低,李根平就把电脑带到公司,免费连夜更换电脑配置。为了让客户早日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便捷,调试软件时,李根平放弃午休,坚守在电脑旁安装、测试。在最后的资料输入时李根平接到通知要出去培训,正怀孕的妻子替他工作,培训回来的李根平看到妻子脚肿得连鞋都脱不下来,转过身悄悄擦掉眼泪。
经过一个半月的紧张忙碌后,李根平圆满完成了第一张订单。客户很满意,握着他的手说:“小伙子,好好干,我看好你,你有像牛一样的倔劲,以后一定会成功的!”而此时李根平的第一笔收入在软件实施结束后仅剩8元钱。
虽然第一单软件业务没挣上钱,但这笔订单为李根平赢得了好口碑。此后,他的客户一天天增加,业务越做越顺。
有一天,李根平走进一家商贸公司财务室,财务室的办公人员坐了八九个,桌子上的账表凭证堆得跟小山一样,员工们手底下忙得不可开交,管财务的负责人说他们的工作量大,经常加班至深夜,有时数据还出错,问李根平能否解决目前的状况。李根平回公司后,安排员工给他们做了详细的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安装、调试、培训、实施,客户已经能很好地运用软件了,桌面干净整洁,人员也减了不少。客户感慨地说,要是再早点用,不知要省多少人力。
2013年10月,“平凉小微企业ERP云信息服务平台”成功上线,累计用户达到500多家。李根平开始专注于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服务。目前,李根平的公司已经和平凉300多家企业合作使用财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软件。
“有人认为机遇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机遇,而是你面对机遇的选择。”李根平道出了他的创业秘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柳静霓64岁的王彩莲老人拉上好友又去了一趟市老年养护院。走进老年养护院,每一处都是风景:宽敞整洁的院区环境,合理规划的统一标识,健身房、活动室、医疗保健室、理...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