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英娜
“农用三轮车禁止驶入中心城区,根据《道路交通法》第90条,违反禁令条例,对您进行扣3分,罚款200元的处罚。”崆峒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民警顾少峰拦住一辆欲驶入城区的农用三轮车,依法进行了处罚。
这是记者日前在广成桥南执勤点看到的一幕。在广成路北口,巨大的蓝色牌子上明确写着“严禁黄标车、无标车、农用车、运送渣土车进入城区。违者给予驾驶人罚款200元、记3分处理。”其实,不止广成桥有这样的执勤点与禁令标志,宝塔路、西新桥、汽车西站等中心城区重要节点,八里桥、高速公路西出口、大岔河桥西、崆峒大道、柳湖路东段等出入城区的主要通道,都设置了执勤点,城区内也有不间断流动巡逻车,加强对黄标车、无标车、渣土车、载重大货车、农用车等车辆在中心城区的禁、限行执法检查力度,常态化保持机动车尾气治理。
机动车尾气治理是今年平凉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从7月初开始,根据市上统一安排部署,市、区公安交警部门快速反应,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方案,采取“强力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实行中心城区黄标车限行、无标车禁行,严禁载重5吨以上大货车和农用车进城,整治建筑工程车扬尘污染”等措施,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确保中心城区污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管控。
根据交警部门的解释,“黄标车”是指高污染排放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对其在车辆环保检测后合法粘贴黄色环保标志,因此称为黄标车。“无标车”是指已达到报废标准未报废,且不进行环保检测,无任何环保标志,在禁行区域内行驶的车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今年平凉市计划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8780辆,截至7月底已完成强制淘汰3875辆。
崆峒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承担着中心城区东西出入口的车辆检查工作,大部分农用车、大型货车,包括尾气不达标的车辆,一般都是从外围往中心城区走,要在源头上卡住这一关,任务很繁重,执勤民警一天24小时三班轮换,从7月1日到现在,从没休过一天假。“这段岔路比较多,从高速下来的,国道下来的,过境的,峡门沟里过来的,车比较多,都要引导到北滨河路上去。”在七里店执勤点,十里铺中队民警叶贵平告诉记者,对这些车辆驾驶人以劝返、引导为主,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查处,大部分车辆驾驶人已经明确了这一新规。
建筑工程车扬尘污染也是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对于保证中心城区重点工程建设的运送施工材料、渣土的大货车,水泥搅拌车等,必须采取苫盖、轮胎清洗等措施,并发给车辆通行证,在批准路线、时间行驶,违者依法处罚。
截至7月底,执法部门已查扣老旧报废车83辆,切割解体54辆,待解体29辆,查处黄标车违反限行规定472辆、未办理或粘贴环保标志车辆3360辆、大货车、农用车、三轮摩托车闯禁行162起,引导办理环保标志2625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姜慧仁)9月7日,记者从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管理中心了解到,保丰路棚户区改造片区已经挂牌出让,承接的企业是平凉市天正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保丰路棚改片区是中心城区2014年...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