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霞
秋日的午后,微风习习,平凉工业园区四十里铺镇郿岘小学的学生们,伴随着一声声清脆响亮的铃声,跑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嬉笑玩耍,一位五十来岁的教师满脸笑容站在远处,慈爱地注视着学生们,阳光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诗——“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他就是姚得亮,郿岘小学的校长,也是平凉市省“园丁奖”优秀教师获得者。
1979年8月,姚得亮怀着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走上了教学岗位。“我想为农村的孩子打开一扇窗,让知识的光芒照进每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走出农村,发现新的世界。”当姚得亮第一次踏上讲台,面对孩子们期盼的眼神时,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好这份工作,让农村的孩子同样享受到教育的“阳光”。
冬去春来,寒暑往返。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姚得亮在农村教育一线坚守了36年。30余载的光阴,变化的是他脸上的皱纹,不变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正是凭着扎根基层教育的质朴情怀,他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一点一滴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奉献和感恩。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当教师就必须要有爱心,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准备好每一节课。”姚得亮把对学生们的爱,融入到他的教育工作中,无论带什么课,他总是坚持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年来,他坚持把每一堂课都上成师生共享的优质课,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启迪学生们的智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从教以来,姚得亮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没有放弃过任何一名学生,每当学生出错时,我更愿意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2013年秋天,姚得亮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时,发现班上有一名学生,平时贪玩不爱学习,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姚得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尽办法帮助他进步。“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提问他,对他进行个别指导,每天下午放学后只要有空,我就会把他叫到办公室补习功课。”除此之外,姚得亮还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终于使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教36年,姚得亮用爱心和汗水“浇灌”桃李,用坚守和承诺“孕育”芬芳。他,展示了一名平凡教师的不平凡。姚得亮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我会继续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关心爱护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柳娜10月20日,记者从市地税局获悉,平凉市正在逐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这意味着企业中兼职人员、临时人员将被纳入个税申报的范围。目前平凉所属范围内...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