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平凉新闻 > 正文

传销为什么久禁不绝?

来源:平凉日报 2017-05-04 06:1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胥富春

近日,“鸟巢要开慈善富民大会,来京参会者交通食宿费可报销,还可现场领取5万元慈善金”的消息着实让一些中老年人激动了一把。公安部为此发出了辟谣信息,仍有部分受骗群众不明就理来到鸟巢领取所谓“奖金”,此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平凉市传销组织活动也很猖獗,据崆峒公安分局消息,今年3月中旬以来的1个多月,该局就捣毁传销窝点17处,教育遣返参与传销人员186人,成功解救被困传销窝点人员9人。

传销这个经济毒瘤在我国横行肆虐已有二十多年了,政府的严打、媒体的曝光、舆论的谴责,不可谓不少,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执迷不悟地相信并深陷其中呢?

传销害人的第一步就是“洗脑”。通常,传销组织者会通过讲课座谈交流引导成员们得出一个结论:我之所以没发财都是因为社会太不公平,没有平台,而现在终于遇到了一个“咸鱼翻身”的好平台。然后,刺激他们的金钱崇拜,比如他们会对学员说:“骗亲人来赚钱是善意的谎言”“商务商会运作是国家花巨资引进的”“为了保证社会秩序正常运转,只能让极少数人从事这个项目”等等。

第二步是拿着许多文件,以及印有国家领导人讲话的宣传画册、光盘,表明他们所从事项目的合法性。平凉市公安曾从传销窝点搜查出伪造的市委、市政府文件和多种非法出版物。

第三步是“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到一定阶段,会有一个“成功人士”闪亮登场,一般是名片上印有一大堆头衔,开着豪车,身上很夸张地挂着、戴着许多金项链、金手链、金戒指,让初参加者觉得这就是未来的自己。殊不知,那些高大上的名头多是虚假的,光鲜的豪车饰品多是租来的。

就在今年初,有一位退休老干部给记者打电话,说是有个好项目要介绍一下。记者见到那一堆资料的片刻,就给他下了结论,这是传销!而他根本不相信,指着一本画册上的国家领导人头像和下面的一段支持某某项目的话据理力争:你看这是谁谁谁,他说的能有假?记者反问:领导人照片是真的,但下面这段话你咋确定是他说的?

媒体常年对传销在曝光,但再好的宣传也难以做到全覆盖,或许根本无法挤进传销参与者的信息接收渠道,某些人群知识和经验的匮乏也不足以支撑他们面对不断变型改进的传销组织。很多普通百姓可能从来没见过真正的党政机关文件,对明显的假文件、非法出版物,他们没有辨识能力。

还是那句老话,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形形色色的骗局,当事人应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去伪存真。同时,日常生活中要多看一些曝光各类骗术的新闻报道,打好预防针,不给骗子以可趁之机。

新闻推荐

中心城市“治堵” 市民有话说

“一条马路一幢楼,一个公园一只猴。”这是八十年代平凉城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已经在十里长街的基础上,建起了“六纵四横”的交通路网骨架。行走在高楼林立...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传销为什么久禁不绝?)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