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钢壳渔船抵押贷款180万,帮了俺一个大忙。现在,捕捞规模扩大了,收入也增加了。”近日,九龙街道营海村52岁的渔民孙学家出海归来,收获的喜悦写在脸上。
渔船作抵押,是我市首创涉农物权、金融服务“三农”的内容之一。
为解决好“三农”融资成本高、抵押难、风控难等问题,今年我市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平台,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渔民捕捞所有权及各种农业订单、保单、财政直补资金账户等“三农”的存量资产纳入到可抵质押范围,为大批农民和农产品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市金融办工作人员常国选介绍,今年前10个月,已开展捕捞证渔船抵押业务21笔,贷款1970万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2笔,总授信额度250万元;林权抵押累计贷款16笔,贷款1.2亿元;粮食直补账户考察3户,准备贷款材料1户,预计授信140万元。
同时,我市还创立了“农业全产业链”融资模式。依托龙头企业信用,通过银行机构监管准入,为产业链的家庭农场、仓储物流等链条节点提供融资服务。目前,已有农商行、工行、建行等5家机构监管准入,总授信3.5亿元,为链条节点提供贷款42笔、资金6576万元。位于铺集镇高家庄村的高家庄核桃专业合作社,获得了期限三年、150万元的综合授信。“这笔钱,合作社将用于品牌注册和产品加工等,让社员获得更高的收入。”社长宋建春介绍。
抢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机遇,我市创新提出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进行分离,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试水“土地银行”,并将全市土地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地1300元/亩、二级地1000元/亩、三级地800元/亩,通过土地资本化、资源整合流转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对于地表附着物价值,议价双方按照贷款人购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价格指数险等险种的综合保额为依据进行议价评估。据介绍,我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
已发布流转交易信息230余条,完成土地流转交易43宗,林权交易9宗,实物资产交易35宗,合同交易额3722.8万元,通过交易共实现村级增收355.6万元。
为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在实行议价评估零收费的同时,我市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由市财政按照担保公司实际代偿额的80%,从涉农物权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中拨付给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了银行、担保公司、市财政分别按10%、18%、72%比例分摊的风险共担机制。
(任献文 李增华)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