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第一版)青岛(张应)中小企业创业园、海众产业园和青岛美捷珂电商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列入青岛市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滚动培育计划。
开展系列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启动了“百家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利用上级资源,借力国家工信部银河培训、青岛经信委清华研修班、高级工商班和半月讲坛,不断推高企业培训层次。组织6家协会会长、副会长赴河北冀凯集团考察“全信息化精益管理系统”,为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落地寻求新途径。市工信局举办了11期“企业之家大讲堂”和“企业家沙龙”系列培训活动,其中,市工信局局长张道峰在第二期沙龙活动中,作了“拉动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主题演讲,引起与会企业家共鸣。
线上拉长完善行业协会服务链条
抓好重点行业,实现协会全面覆盖。新组建了塑料制品和模具两个行业协会,目前已组建了钢结构、木器家具等25家行业协会,涉及企业近1000家。通过协会拉动,9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1个行业过100亿元。引导行业协会实现办公场所、工作人员等“六落实”,实现协会规范运作。
强化内部服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协会充分发挥作用,降低企业的各方面成本。如:家具协会联合成立了胶州市永浩熏蒸场地,为会员企业提供24小时优惠服务,解决了单个出口木器家具企业建熏蒸场地投资大、成本高的瓶颈,全年熏蒸箱量已超过600个。蔬菜与水产品加工协会借助福生食品、顺昌食品等企业已建立的公共检测平台,面向会员开展检测服务,以低于对外检测费用50%的价格收费,减少了企业检测成本。
赋予协会职能,建立长效运作机制。构建“政府+协会+企业”长效机制,将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等5项行政服务事项职能赋予相关行业协会。定期通报行业协会运行情况,评选出了钢结构、电气电缆等7家运行规范、发挥作用显著的先进行业协会并给予奖励。定期召开行业协会会长座谈会,引导协会开展活动,推动企业由竞争走向竞合,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初步实现了对内行业自律、对外扩张发展的目的。
点上突破推动重点企业做强做大
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专精特新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走“市场差异化,管理精细化,产品特色化”创新发展之路,54个产品(技术)通过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证,5家企业获评青岛市“专精特新”示范企业。通过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认定19家,近四年来每年创建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个数均达到两位数,总数已达52个;有227个研发项目列入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创建青岛市级以上品牌总数达到151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6个。
实施两化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了“千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全国县级市率先与用友集团畅捷通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市企业信息化促进协会,举办了系列信息化专题讲座,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知识普及。重点培育了10家青岛市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与西安交大签订了智慧城市建设协议,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
加强金融扶持,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市工信局帮助盛宇、圆融、元裕、佰晟等4家担保公司获评青岛市十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单位。推荐17家企业入选最具融资价值企业。帮助60家企业享受免费信用评级(助贷)服务,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建华食品机械等9家公司申请融资租赁补助专项资金额度120多万元,获得扶持的企业数量及额度均居青岛各区市首位。(周志春)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