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即墨新闻 > 正文

医护人员眼中的基层医疗卫生

来源:金胶州 2015-02-05 11:33   https://www.yybnet.net/

先进设备进基层王晓双 马城

编者按:

近年来,胶州卫生工作以不断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不走形式,不搞花架子,不断将便利和实惠送到群众身边。市卫生局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几位来自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对此深有感触。

人物名片一

佟慧,女,26岁,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2014年她来到胶东中心卫生院工作,伴随着医院各项便民措施的落实,听到患者们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满意心声,让这位来胶州参加工作不久的烟台女孩感受到这里的冬天温暖如春!

时间的齿轮不知不觉转到了2015年元旦,晨风拂过,给花坛中的树木悄悄地披上了一层白纱,提醒着人们寒冬已然降临。但就在这凛冽的冬日,佟慧所在医院的病房楼里却洋溢着别样的温暖。阳光尽情地滋润着每间病房,阳台上的鲜花肆意地绽放着幸福的笑脸,每一个医护人员脚步匆匆却始终面带微笑秩序井然。每天早晨,医院食堂为空腹采血的患者准备好了免费的营养早餐,滚烫的熟鸡蛋,热腾腾的小米粥,几根金黄的油条吃下去温暖了患者的胃。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发自肺腑的“大娘,早上好!”更是让患者的内心感受到了温暖。

谈起自己所在的卫生院,佟慧笑着说:“我和在这里治愈的患者一样满意。”这句话或许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对自己工作单位最好的评价吧。在谈到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时,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脑血栓患者,在接受自己电话回访时的一番话:“医院在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好我疾病的同时还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我希望接受报刊媒体采访,现身说法以改变社会上对医患关系紧张的认识。”被访者的一番话让佟慧明白了患者内心的需求,让她懂得在面对病魔时,医生和病人就应该像一家人一样相处。

在胶东卫生院工作的半年时间里,佟慧深深地体会到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的意思。药物可以治疗一个人身体上的疾病,但友善和关爱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心灵,让他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她告诉笔者,自己所从事的是医疗服务,医疗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服务的目的是患者满意!在胶东卫生院她看到的是医护人员尽职尽责,患者家属满意认可,医患关系融洽和谐,这一切让她感觉这里的冬天温暖如春!

人物名片二

王燕华,女,33岁,毕业于泰山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作为第一批下基层的大学本科生,她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地坚守了9年。令她欣慰的是毕业时所渴望的美好未来,已经悄然来到身边。

王燕华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来卫生院报道时的情景:一个不足百平米安静而破旧的小院,病房里那一张张掉了漆的木头病床,生了锈的输液架,临时搭建的治疗室和医护办公室。她的心痛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来这看病的农民,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医疗设施……可是她并没有灰心,虽然她改变不了医院的硬件设施,但自己却拥有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健康理念。她可以为患者提供好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于是她默默地留了下来,也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王燕华毕业时所渴望的美好未来,已慢慢成为了现实。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医改政策,以及近年来市卫生局对基层卫生建设和管理的不断加强,现如今她所在的胶东卫生院不仅搬进了新的院区,还迎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真正解决了基层老百姓的就医问题。改变了以前农民来看病住院时,因为要负担高额的医药费,拿着收费单据时的苦眉愁脸。他们总是面带微笑的对王燕华和她的同事们这样说:“这里环境干净整洁,你们的服务也好,在这里治疗报销比例又高,我们不是来住院的,而是来疗养的。”是的,国家的政策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高了,大家真正体会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

沐浴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春风里,王燕华和她的同事们也慢慢成熟起来,他们会继续坚守在基层默默无闻地工作,为那些需要他们的人奉献一份责任与担当。

人物名片三

刘炳利,男,32岁,200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对于毕业后就在医院办公室工作的他,看待近几年基层卫生的发展感受颇多。在他的眼里乡镇卫生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刘炳利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刚参加工作时铺集卫生院就得到了来自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2009年新建了卫生院病房楼。近几年,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基层卫生院的深入推进,尤其是新医改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对于一直负责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刘炳利来说,近年来数字化服务在基层已渐显奇效。2008年,铺集卫生院积极响应市卫生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健康。建立自助式健康检测室,引导居民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他所在卫生院的数字化接种门诊被评为“山东省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是青岛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卫生院。

说刘炳利看待近几年基层卫生的发展感受颇多,是因为他见证了医院在基层卫生发展大潮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医院从2006年到2014年规模迅速壮大,人才梯队和医院服务品牌逐步形成,医院成为邻近周边市、镇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收住院人次在八年间翻了16倍。他所在的医院也被授予“胶州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特殊贡献单位”、“青岛市环境友好医院”等荣誉称号。这样巨大的变化让身处其中的刘炳利感触深刻的同时,内心深处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他表示愿同自己的同事们共同努力让医院在新的一年里服务百姓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人物名片四

张秀萍,女,42岁,1993年毕业于即墨市第二职业中等学校护理专业。对于里岔镇卫生院特检科主任张秀萍来说,在谈到近几年卫生院的变化时,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医院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健全了,前来看病做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了。

里岔镇卫生院承担着全镇53个村共3.2万多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以前,由于设备缺乏,很多群众只好到70多里外的城里做检查。

张秀萍对此感慨颇多:“以前科里占大头的只有X光机、黑白B超、心电图等基础设备,化验室也仅限于血、尿常规、肝功、肾功等简单的辅助检查,不能为临床的诊断做出有价值的帮助,很多病号只好奔波到城里看病。”

美国GE心脏型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多导心电图、TCD、美国柯达CR放射系统、日本希思美康血常规分析仪,800测速全自动生化仪,说起现在科里的设备,张秀萍如数家珍。她告诉笔者,这些设备都和城里医院用的一样,再加上来自市中心医院、市妇保院的支农专家的坐诊指导,检查结果非常准确,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据张秀萍介绍,里岔镇卫生院将心内科建设作为自身特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与青医附院开展了远程心电协作。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设备,心脏疾病患者的信息可即时发往青医附院,经过博士团队诊断后给予规范化诊疗方案。对于需要进一步转诊治疗的患者,卫生院还开通了健康直通车,方便辖区群众看病就医的同时,可以免去预约挂号,优先开展治疗。张秀萍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己去青岛开发区做检查,开车去的话,加上过路费、油费等得花100块钱。如果赶上排队预约,中午赶不回来,一顿午饭也不少花钱。现在来卫生院做检查,省时省力,医院把实惠真真正正送到了群众身边。

新闻推荐

订婚前一天,菏泽女孩查出癌症青岛男友不离不弃两市联动,为这份超脱了生死的爱恋助力

□牡丹晚报记者 孟 欣3月19日13时许,来自青岛即墨的男青年明宪良在半岛都市报记者的陪同下,冒着大雾驱车再次来到菏泽,而此时,正在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医护人员眼中的基层医疗卫生)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