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即墨新闻 > 正文

中共周村区委关于制定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6年1月3日中国共产党周村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来源:今日周村 2016-01-18 22:03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一版)提高,城乡供热、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公共安全保障得到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休闲宜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水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1%以上,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6.4平方米。

二、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周村老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瞄准产业发展前沿,抓住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机遇,培植优势产能,壮大骨干企业,培养一批在全省、全市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家,提高投资的有效性,重点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健康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由粗放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优化提升传统行业。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抓手,重点优化提升丝绸纺织、沙发家具两大产业,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推进企业间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实现由品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转变。

(二)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互补,突出补链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动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扶持快递物流等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发展。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发展,支持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各类商务服务业发展,形成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熟、完善、高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以文化旅游、餐饮服务、医疗康复、家政养老为主攻方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力争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达到55%以上。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苗木花卉、绿色蔬菜、畜牧养殖、粮食生产,进一步扩大苗木花卉面积,大力推行绿色蔬菜安全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禽养殖业,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到2020年,全区苗木花卉面积达到4万亩,建成鲁中地区最具特色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我国南木北移的重要集散中心。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农业服务资金投入和服务主体建设力度,发展实体流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完善投资机制,保证企业研发投入。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对研发成果申报专利和加快对专利成果的实施转化,加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产业研究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建立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先进技术,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支持校企合作,建立技术联盟,加强深度研发,着力突破产业前沿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提升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完善配套支撑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到2020年,全区新增院士工作站、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50个。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国内外科技投资机构、大型企业和社会资本在我区发起设立或参股科技创投机构。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支持发展以成功企业或企业家为核心,向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培训、顾问服务、市场信息等专业化服务。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高标准落实“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造宽松便捷的创业创新环境。

三、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开创周村城乡建设新局面

(一)优化城镇功能布局。高起点谋划城镇功能布局,树立“全域周村”理念,形成“提升主城、呼应两厢、统筹一体”的一体化空间布局。提升主城,即坚持集约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理划定控制城市边界、控制沿街商铺建设、控制开发规模强度,注重提升建筑品质、提升绿化档次、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呼应两厢,即面向未来发展,着眼全局统筹,全面对接淄博经济开发区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做到融入互动、相互辐射,产业互补、资源共享,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美丽周村,努力在融入淄博发展大格局中彰显城市地位和特色。统筹一体,即重点支持和引导王村镇把城镇建设与高档耐火材料、洁能环保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城镇人口集聚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建设工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为主的中心镇;支持和引导南郊镇纳入城区总体发展规划,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承载能力,主动接受辐射带动,建设商贸物流型特色镇;支持北郊镇抓住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加快淄博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机遇,加快实现产城融合,努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生态绿色高地、休闲宜居高地。

(二)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产业集聚化、集群化、集约化,统筹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和新型产业培植壮大,统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农业,以品牌化、特色化、规模化为方向,在城郊重点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在北郊镇提升发展苗木花卉,在南郊镇加快发展有机绿色蔬菜,在王村镇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和食用菌生产。工业,以园区化、集群化、高端化为目标,完善园区功能,推动要素整合,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大企业带动产业集中,重点抓好周村经济开发区、王村镇高档耐火材料产业园区等的规划建设、升级发展。服务业,以周村商贸物流产业园区、古商城文化旅游区、城市商务金融服务区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兴业态,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拓宽领域、增强功能。

(三)优化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原则,优化和提升济青高铁、G20青银高速、S29滨莱高速、G309荣兰线、G205山深线,S246庆淄线、S102济青线、S102改建工程、S326泉王线、S325胶王线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城区道路三网衔接的路网系统。完善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环卫等市政设施的布局。推广运用PPP模式,合理配置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四)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着眼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形成全区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图”,合理布局城乡空间,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用地依靠科技和综合农业措施,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乡发展整体能力。

(五)大力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并严格落实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抓住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等机遇,大力实施城区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提升改造工程,力争提前全面完成。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城区内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集中对涿河、米河、淦河进行综合整治,多种树、多植绿、自然美,打造清水润城的绿色走廊和城市景观。整合城市管理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加快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对城管执法、交通、环卫、防汛、供水、供热、公共安全等城市管理项目实行智能化监管,加强智慧城市建设。

(六)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的发展要求,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农村新型社区改造,加强农村改厕、供暖和垃圾污水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村镇”和连片整治工作,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人居质量。对城中村、城边村、镇驻地附近村、各类园区村,规划建设城镇聚合型社区;具备条件合村并点的建设集中居住型社区;对规划保留的村庄重点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抓好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构建起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和居民互助性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农村新型社区工作人员,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管理高效的农村新型社区。

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一)全面构建生态水系。巩固提高流域治污成果,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突出抓好污染点源治理。制定综合用水工作规范和管理办法,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推进南引、北排、东蓄、中润水系综合利用、黄河水“北水南调”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建成“五河相通、清水润城、蓄水养源、排灌相融”的现代水网体系。

(二)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全面贯彻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全面实施电厂、耐材、建陶等重点行业治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开展有机化工、表面喷涂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作,取缔所有高污染燃料燃用设施,大力推广洁净型煤和兰炭,积极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加大对工业异味和餐饮油烟污染控制。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到2020年,SO2、NO2、PM10、PM2.5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下降30%以上。

(三)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突出土壤污染治理和危险废物防治,建立土壤污染环境监管制度,开展受污染土壤环境修复,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控,严格实行化学品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建立完善全防全控的环境监管和防控体系,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四)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五化”工程,突出抓好城市景观绿化、荒山绿化、水系绿化、骨干道路绿化、村镇绿化美化及农田林网建设等重点绿化工程,重点建设城市隔离带和近郊森林公园、近郊观光采摘园等。全面加强林地资源保护和林地管理。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加强对资源开发及其造成的生态破坏的环境监管。到2020年,全区新建改建园林绿地2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1%。

(五)健全生态安全防控和环境监督体系。以洪涝干旱灾害防御、林业生态防护、灾害性天气预警、农林水产疫病防治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为重点,构建全区突发环境事件和气象、地质、生物等灾害安全防控体系。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环保公安检察联动机制等制度,建立生态廊道,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保护链条。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纳入目标责任制。对环境违法企业实施“顶格”处罚,完善环境信访处理机制,建立健全集投诉、处置、查处为一体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经济和刑事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案件。

(六)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以节能、节水、节地为重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态产业,积极开展低碳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工作,形成节约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落实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全面落实保护耕地的各项措施,保障建设用地的供给能力。严格执行项目环保、节能审批制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环境容量、能耗空间、碳排放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做好工业锅炉、电机、炉窑等重点耗能装备节能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环保和安全生产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全面完成223家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高危险企业整治提升工作。

五、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借助外(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近日,我区供暖退费时间、方式确定,市民可本着自愿的原则,自行选择直接退费或抵减明年供暖费用——今年供暖费用这样退

...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共周村区委关于制定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6年1月3日中国共产党周村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