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靖
在王村镇,以往一提起王洞村,很多基层干部群众会立刻想到“软弱涣散”这个词。多年来,这个村年集体收入仅有3万元,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工作运转困难,无力为群众服务,村民们对此意见较大。2014年之前,王洞村在全镇年度千分制竞位综合考核中一直落在后面,2013年甚至一度滑坡至倒数第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薄弱村。
就是这样一个村,在区领导的关怀下,在新一届村班子、驻村第一书记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土地流转、合同清欠、规范资产发包,年集体收入增至22万元。村干部的群众威信更高了,推动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这个曾经的薄弱村一举甩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有力的步伐。而自2014年以来,我区已有包括王洞村在内的33个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
这一喜人改变,是我区狠抓基层党建、夯实基层基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坚持从严从实、突出问题导向、立足群众满意、注重改革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能力不断提高。
抓好基层党建,首要的是激发基层工作者的内生动力。2015年来,我区大幅提标补助村(社区)运转服务经费和干部报酬,并通过扩大第一书记帮包范围、配齐社区工作者、选派民警副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解决镇办干部食宿待遇等措施,消除了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同时,对村(社区)干部制定任期目标、开展集中轮训、落实待遇保障、加强考核奖惩,“想干、会干、干好”日益成为绝大多数干部的工作常态,全区村干部正常坐班率由以往的40%左右提高到80%以上,各村从干部精神面貌到村容村貌都呈现出可喜变化。
夯实基层基础,务必要解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规矩理事”的问题。为此,我区积极指导相关镇办配齐配强缺职村班子,区财政专门拨付1300余万元,用于强化基层党建经费保障。通过新建改造、盘活闲置资产、部门帮建等方式,年初不达标的6处农村办公活动场所、4处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全部整改达标。在年初制定村级组织标准化建设意见的基础上,全年共新建修订村(社区)干部管理、经费管理、党员管理、“五议三公开两监督”工作法等方面制度规定15项,显著提高了村级组织运转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为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我区组织各镇办认领村级组织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计划和党建项目经费竞标,选取部分村(社区)承担试点、培育典型,实行每季调度、半年点评、年终考核,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学习平台、扩大党建影响,使党建工作“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方向。南郊镇非公企业“红色引擎”、丝绸路街道市场流动党员“红色驿站”、青年路街道新建小区便民服务“红纽带”、经济开发区无职党员“微能量”激活行动等党建品牌项目,真正树起了辖区党建工作的一面面“旗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在日前召开的全区基层党建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韩昆山书记如是强调。抓好基层党建,夯实基层基础,党的肌体“细胞”才能不断活化,“富而强、精而美”的幸福周村才能拥有更坚强的组织保证。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