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即墨新闻 > 正文

“寻找乡村记忆 保护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②沈古村:让乡村记忆再现古城

来源:今日周村 2016-06-20 17:5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孔令海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王村镇政府东南3公里处,坐落在龙山文化的逄陵古城遗址之上的沈古村,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

在村碑和村内史料记载中,记者了解到,沈古村原名土鼓城,始建于汉代,西汉曾设置过土鼓县,土鼓县废后,在故城周围相继建立了四个村庄,居民统称为古城。村里老人告诉记者,沈古村先祖原住公,明初携家人由寿光再迁古城以农开基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并更名为沈家古城。

“村中现存古建筑是沈氏先祖于明、清建成。沈氏先祖励精图治,为官者有之,经商者有之,沈家明清两代先后有11人考取监生、贡生,有5人被钦赐修职郎,即文职,正八品。”沈古村村书记王洪涛说道,沈氏耕读忠孝传家,行善积德继世,其保存下来的房屋、宗祠、墓园、族谱祖训等建筑遗构和文化遗留,历经沧桑,现保存有四合院9套。”

若你初踏村落,最明显能感受到的便是浓厚的北方建筑特色。一座座古建筑院落开阔大气,大门高大雄伟,庭院宽敞明亮,房屋结构精巧,屋檐上石雕生动形象。据村里人介绍,这里的房屋设计融合着北方建筑风格之精华,以北方四合院为基础,以中轴渐进式,连续庭院为特色,门门相套,院院相连,小巷曲折悠长,屋舍古朴典雅,既精巧又实用。“这房子住着冬暖夏凉,庭院里又可以种花草,夏季夜晚在院子里弄个躺椅,拿把蒲扇沏一壶浓茶,说实话,比起楼房我还是更愿意住在这样的平房里。”村民沈修明说道。除了房屋结构精巧,存留的木雕花窗也形式各异,不少木雕花窗为圆型,保留着原始的木棂窗,有冰棂、竖棂以及各种花棂,其设计精巧,既不影响屋内采光,又让人赞叹古人的雕刻技艺卓绝。

看着村落里风化后的墙壁和圆形的木窗,仿佛感受到它们经历的沧桑。据了解,2015年,沈古村被省政府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有青砖房屋82间,玉皇庙门一处、花园一处,有前门大街、后门大街等传统街巷8条,此外还有大量的拴马桩、上马石、石碾、石磨等古迹,处处可寻古建筑的味道和精巧设计。

“以前没有好好保护,许多古建筑、古设计遭到了破坏,从前几年开始,村里就陆续出资派人保护起来,镇上也多次召开保护工作会议,现在我们也开始实施了乡村记忆工程保护工程。”王洪涛说道。据了解,沈古村利用一座清代四合院,建起了沈古村乡村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分为历史发展厅、非遗文化厅、传统民俗厅、院落布景等,各厅根据主题布置不同的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实物藏品。“这些主题厅及物品,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记录了沈古村传统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村内古建筑、民风民俗相互呼应,构成一部浓缩的历史,来唤起人们对乡村的浓厚记忆。”

图为沈古村一角落。

新闻推荐

王村镇中心学校培训教师远程网络研修工作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我读书 我快乐2016-06-29 21:47
评论:(“寻找乡村记忆 保护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②沈古村:让乡村记忆再现古城)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