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李晨整理
刘化南,字文元,系清朝一武官。清光绪丙子年(1805年)的《刘氏族谱》记载:其父刘仁爵,刘家下庄刘姓家第十一世祖人,系清朝庭内一文官,位微上郎。膝下有四子,化南排行老三。清同治康午年(1870年),化南赴即墨城考入武库,光绪丙戊年(1886年),印浮山备御所武官,历任十二载,终于所内。刘化南虽已故百年有余,但其人其事却在村里广为流传。
1966年,葬于村南的刘家坟茔刘化南之墓被掘除。次年初秋,因村建大队粉坊胶粉屋在去刘家茔地取土(用于合泥砌墙)时,村民张福先(现已65岁),惊奇地发现这样一幕:刘化南的墓穴被挖去后,遗下的后端处有砖砌的一个方孔(俗称墓中人的身路出门),两边的砖上刻有字词,上联是:蝴蝶梦中家万里,下联是:杜鹃枝上越三更,横批的砖上被毁,只留一字“白”。张福先看后思忖良久,不省所终,但迄今一字不差地记在心中,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的遐想和推断。众人推敲说,化南是个既有武功又有文采之人,所留文词实符其人。
据现健在的刘化南第三代孙刘中江及其家人追述,化南辞世后留下不少遗物,其中有年轻时期习武的一杆长茅枪、一口单刀、一条三节棍、一条竹节鞭、一把中长剑,还有在任时穿戴的武官服、红缨帽及其朝服宗和各式衣着。每年梅雨季节,祖母抓住好天气在院内晾晒,儿孙们则围观询长问短。
与刘化南同代学文习武的人无不对其称羡和赞佩,说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在他去即墨城赶考时,随行人看到,化南不仅拳脚超凡,十八般兵器样样都能打几套,而且还有蹿房越脊之轻功,在即墨城墙上飞走三圈,博得主考官及围众齐声赞佩。村里众多长辈常说,化南这人,身怀过人武功,但一生从不张扬,更无伤过一人,诚实做人,老实作官,公正清廉,忠于职守,在任时虽距家只有十几里,但家中无“红白”大事,从不回家闲赋。1946年,已故的刘方义老人,曾串亲于浮山许多日,回来后曾多次夸赞,说化南治所颇有政声,在位十多年,行事刚正,廉洁奉公,御所方,社会安稳,人民安居乐业。
新闻推荐
从中央到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都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今年首要任务,青岛市也将“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贯穿政府...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