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农民工
出场人物:徐万年
从扛包工到公司经理
第一位出场的是今年46岁的徐万年。1990年的那个春天,26岁的徐万年走出了老家沂南的小村庄,第一次走进了花花绿绿的青岛,从此以后,徐万年的人生轨迹便与同乡的伙伴 “分道扬镳”。“当时我到青岛的时候,连合同工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名 ‘轮换工\’。”说起那些往事,如今已是青岛港西港分公司副经理的老徐唏嘘不已,当年作为青岛对口扶贫项目的受益者,老徐成为了青岛港上扛大包、出苦力的一名农民工。虽然“扛包”这份活儿在城里人眼里不屑一顾,但对于老徐来说却是梦寐以求的“美差”。
背井离乡靠出大力打拼
吃不上饭是徐万年背井离乡,来青岛出大力的原动力。“当初我到青岛港的时候,没有什么高远的想法,就是想挣口饱饭吃。”徐万年说。初到青岛港,徐万年凭着一股获得生机的喜悦,在最艰苦的岗位上,老徐显示出了罕见的干劲,他一直在努力着。“到现在我的手上还有当时留下的痕迹,有被麻袋磨出来的老茧,有被石灰烧出来的伤疤,但我从来没有抱怨。”就这样,老徐从装卸工打拼到了班组长,从班组长又干到了装卸队队长。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新生代农民工需正确引导
如今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老徐,对于80后农民工多少有些微词,他总感觉这些小伙子吃的苦不够多。为了带好这帮生力军,老徐没少下功夫,也摸透了他们的脾气秉性,“他们进港第一天心里就想着上到管理层,每个人都在琢磨着如何在工作中表现自己的才能。”老徐对记者说,这些闪烁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的品质,是一把双刃剑,引导正确了能让他们发挥120%的能量;一旦放松缰绳,也极有可能变成好高骛远,不安心本职工作。
70后农民工
出场人物:赵树双
咱们也能考技术工人了
与徐万年相比,1974年出生的赵树双走进青岛港时,身上的家庭担子明显轻了许多。虽然同是沂南人,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赵树双的家里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就是这样一个‘中间代\’,抬头看看老大哥,他们身上的那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低头看看小兄弟,身上也有很多我们不具备的优势。”赵树双说,他最羡慕的就是80后农民工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素养,这些都是他当初当上工人时最缺乏的。
出台新政成为首批技术工
“我是1992年来到青岛港的,刚来的时候也是扛大包、出苦力。”赵树双说,在扛了一年半的大包之后,青岛港出台了扶持农民工的人事制度,从1993年开始,农民工也可以从事技术工作了!这对赵树双来说,他当年就报名参加了选拔考试。第一年的技术工考试可谓是千里挑一,三千多人里只选拔27名技术工人,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赵树双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所幸赵树双到青岛时还带着初中课本,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赵树双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青岛港首批农民技术工,被分配到吊车司机的岗位。2003年,靠着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一手修车本领,赵树双被公司派到外地学习,成为了一线的技术骨干,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树双工作室”已经在岛城闻名。
佩服青年农民工的学识
说起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赵树双说自己是羡慕不已。“他们身上有两点是我最羡慕的,一点就是他们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工作起来的心气儿、和境界比我们这些老农民工高;还有就是他们赶上了好时候,有文化、有技术,比我们这代人少走了很多弯路。”赵树双说,他当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当上了技术工人,而新生代农民工进港就能学习高等操作,出了学徒期就是一级技术工人,更让赵树双佩服的是,这些小伙子普遍接受过系统教育和专业培训,上手快而且成绩出得也快,很多已经成为了技术骨干。“他们身上有股子拼劲儿,没有一个不是想着干出成绩,然后扬名立万的,这跟我当初进港时光想着挣钱的心态可以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尽管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有许多时代优势,但他们也不是十足赤金,赵树双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也看到了很多不足,“他们在工作中拈轻怕重,让他们钻研一些伤脑筋的技术难题可以,但让他们拿着脏抹布去擦机车,就要费上一番唇舌了。”除了避脏怕累不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攀比心非常重,比挣钱多少,比工作轻重,“这股子心气放在工作上是好事,可放在歪路上危害也不小。”
80后农民工
出场人物:张庆友
来青旅游找到终生事业
说起到青岛港工作,1987年出生的张庆友最具戏剧性,当年徐万年和赵树双是挎着破包袱、背着蛇皮袋,来到青岛打拼,而张庆友则是因为到青岛旅游而与青岛港结缘的。
选择城市顺便选择职业
张庆友说,在家乡的时候,他就从网络上看到了许多关于青岛的介绍,是优美的海滨风景让他决定到青岛闯荡。来到青岛之后,他便爱上了这个城市。从选择职业到选择城市,这是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最大的一个转变,张庆友决定留在青岛奋斗。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虽然挂着“白领”的名声,可张庆友觉得这并不是他理想的工作,于是在干了没几个月后,他就选择了跳槽。
这次,他的目标是青岛港。在参加了青岛港的招工考试之后,他成为了一名学徒工。凭借着在校打下的扎实基础,张庆友顺利完成了三级培训,成为了青岛港集团西港区的一名门机学徒工,今年4月份就要成为正式的一级技术工。
工作上积极不甘落后
张庆友告诉记者,他在青岛港的这几年,跟着老师傅、老前辈学到了很多,但也有一些东西是他们学不来的。“毕竟相差了好几个代沟,在工作上的方式和风格都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张庆友说,他们这些80后农民工在干活的时候都较着劲儿,但都是摆在台面上,“我现在就把我们队长当做比赛对象,他比我小一岁,但人家现在已经是公司劳模了,还创过清仓速度的纪录呢。我将来一定要超过他!”
新闻推荐
2010年青岛十七中计划招收12个教学班。1、普通班——8个2、特色班——4个(福彩致明班、福彩班各1个、美术班2个)普通班凡符合教育局规定报考条件的初中毕业生均可报考,学校采用分层次多元化有效教...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